蚂蚁阅读 - 言情小说 - 七零养家记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74

分卷阅读74

    完之后,温向平心里总算大致有了纲要和想法。

    他准备设计一个主要人物为线索,贯穿整本的始终,再以围绕主人公发生的、或发生在主人公身上的事件经历来以小见大。

    这一点,已经有不少作家在其各自的作品中尝试过了,写的也大多都是著名的十大战役及发生在当地的战争,而且绝大多数都以写实为主,艺术加工也都比较浅显。

    也不知是不是和这十年的文化断层有关。

    但不管怎么说,温向平已经找好了故事的切入点。

    至于这个线索人物,温向平索性就将他定成了男主角――一个满腔爱国热血的青年。

    但光有爱国之心还不够,其自身也必须有过硬的本领和卓越的作战天赋。

    既然如此,男主角便不仅要在国内军事教育最先进的黄埔军校读书,还当以第一名的成绩被送去国外深造。

    只是在那个时代,接受过良好教育甚至是西方教育的,家中必然富庶,如此当男主角从学校毕业,立志从戎报国时,首选当是装备精良,武器先进,规模庞大的中山党。

    既然这样,就应该再设置一个契机,一个让男主进入红党的契机,从此摘下青天白日旗,戴上镰刀和锤头交叉的袖章。

    而若要男主起初对红党的抵触情绪最小甚至全无,那不如再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让男主在黄埔军校读书时,有一个隐藏身份的红党同学,而这个同学不仅仅是同学,还应当是他的亲人挚友,同时还可以将人物设定成一心报国,不在乎身外之物和党派的纯正青年。

    在经历几件风波后,男主下定决心留了下来,又凭着深谋远虑的眼光,强悍的作战本领及远超常人、与生俱来的领导天赋一路在红党的一个根据地内做到团长。

    但在时下,个人英雄主义是要不得的,集体主义才是大潮流。温向平经过轮椅和以后,也不敢再随心所欲的写,总归要注意些时下的政治背景和人文背景。

    那么,便要在男主的身边设立各有特色的鲜活人物,从而组成一个紧密的八路集体,再以辐射的方式涉及到整片地区的所有八路军和百姓。

    以普天一角的事件呼应整个华夏大地的红党领导着这样一批又一批的爱国者驱逐鞑虏,光复华夏,建立新中国,如此应当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那么故事发生的时间要从何时开始呢…

    笔尖抵在一行字下,温向平的眼中突然划过一道光。

    温向平这边写的是酣畅淋漓,华夏出版社这边却是忙的大汗淋漓。

    的风波才稍稍停歇,一本印有温知秋作家亲笔签名的连环画就横空出世,如同在沸腾的油锅中泼了一盆冷水,顿时便在人群中引起轩然大波。

    而逐渐被新的文章杂刊所掩埋的也再度以黑马之势冲进人们的视野。

    华夏出版社既然已经花了大价钱买了签名,画本制作自然也不能落了下乘,拖了后腿。

    画本不但边角裁剪的十分平整,纸张也是奢侈的选用了白纸,上面的人物形象更是画师构想讨论了许久,又细抠了三天的结果。

    最重要的主人公小琳,有着圆圆的脸蛋,剪着齐耳的短发,大大的眼睛黝黑又明亮,小手托着脑袋不知想些什么,一看就是个好奇心重、古灵精怪的小姑娘。

    而最重要的大反派――纽扣妈妈则被画师赋予了一头柔顺的手推波浪卷发,很有成年女性的韵味,只不过一双眼睛却画成了诡异的黑色纽扣,用学生们的话来说,看着就不像个好人!

    由于彩印技术还没有大面积的流行推广,成本也比较昂贵,大多画本都只有封面是彩色的,其中内容全部都是黑白的。

    华夏出版社也是如此,但这么一来小琳真正的妈妈和纽扣妈妈就不易区分,无奈之下,画师便把纽扣妈妈的眼睛比例放的更大了些,虽然这下就与真妈妈有了些区别,但好在画本推出后,读者们也只觉得这样的处理更显得纽扣妈妈居心叵测、面甜心苦,反而是兴致勃勃的讨论画本人物形象去了。

    而最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读者翻到画本最后一页的时候,右下角龙飞凤舞的印着三个手写版的大字便一下闯进视野:

    温知秋

    三个字遒劲有力,自带风骨,与规规矩矩的字体相比自带一股风流。

    引得不少女学生买了一本回家去还不够,还要再买一本来小心翼翼的用剪刀顺着字迹边缘剪下,贴在自己的写字台上或者墙上以便时常能够看到。

    罗妈妈作为忠实读者自然也买了两本。

    令温向平啼笑皆非的是,连苏玉秀也一大早去报亭排了一个小时的队,买回来了一本放在家里,经常和儿子姑娘一起坐在桌边翻,一点心疼钱的情绪都没有。

    “你买之前也不知道问问我,就去排了这么久的队,毕竟上面有我的亲笔签名呢。”

    苏玉秀懵,

    “为什么要问你啊?”这和丈夫的签名有什么关系?

    温向平无奈,

    “既然人家跟我要签名,肯定是一出了画本就要给我寄过来我才能签。当时人家寄了两本,一本让我签了名再寄回去,一本是专门给我订的纪念本,外头买不着的。”

    温向平倒不是责怪妻子多花钱,只是这大冷天的在外头排那么久队多辛苦啊,也怪他忘了和苏玉秀说,不然也免了这一顿奔波。

    “啊――”

    苏玉秀当时大手一挥掏钱买画册的豪迈顿时没了影,半天才可怜兮兮的说,

    “既、既然和外头的不一样,那我买回来收藏也不亏吧……”

    温向平被妻子可怜巴巴的眼神看的一笑,忙说,

    “不亏不亏,就当我们买了两个版本收藏了,一点都不亏,等你下班回来,我们一家四口就一起坐在桌边看,多好啊――”

    这才把苏玉秀哄的又高兴起来。

    这样一本画本,又是白纸制造,又是有“温作家亲笔签名”的旗号,价格自然不算低,能像一买买两本甚至多本的人并不算多。

    可沽市手里颇有几个余钱的人也不算少,既然妻子(妹妹)(女儿)喜欢,买给她们也就是了。

    这还只是沽市一个城市,再不发达的地方也会有一二个人手头宽裕些,何况华夏出版社把画本发行到了不少城市,再加上红星杂志在新一期杂志上的声援,这一来二去屡屡加印的,竟也是大赚了一笔。

    而其他出版社虽然有抢占了先机先行出版画本的,可他们那发黄的毛头纸、粗糙的人物设计跟这一比,本来还能入眼的画本顿时就成了地上的泥。

    当初提出要给发行画本的是华夏出版社在沽市分社的主编,为表诚意,便亲自给罗家和写了信。如今销量又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