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阅读 - 耽美小说 - 异世之夫父有责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2

分卷阅读32

    书。

    正写契书的时候,杂货铺通往内堂的小门,门帘突然被掀开,走出来一位中年妇女,季春山随意的扫了一眼,觉得有点眼熟,略一想便记起是大前天集市上做了自己第一笔买卖的那位带着孙子的妇人。

    “好巧啊大姐。”季春山笑着打了个招呼。

    妇人一愣,也认出了季春山,不禁掩唇笑道:“你这小子,还管我叫大姐,存心的是不叫婶子!”

    “婶子好。”季春山从善如流,笑着喊道。

    “根儿他娘,你和季小哥认识”季春山还没说话,李掌柜一脸疑惑的开口问道。

    “你还记得我大前个儿大集上买回来的肉松饼还有香干不,就是这位小哥卖与我的。”妇人,也就是李掌柜的的妻子冯氏笑着解释道。

    “原来如此。”李掌柜看着季春山,显得有些意外,瞧着不过是个五大三粗的汉子,竟还能琢磨制作出那么新鲜别致的吃食,倒是人不可貌相。

    冯氏又道:“不知小哥过两日的集市还来不,可还卖你那肉松饼”

    “自是卖的。婶子吃着可还喜欢”季春山问道。他没想到妇人竟是镇上杂货铺的老板娘,难怪在自己一个摊子上就花了三十文都不带眨眼的,一般农家可没这么阔气。

    “当然喜欢,我现在都后悔当时买少了呢。”冯氏道,“你不知道,前个儿我回娘家,亲戚都在,你那肉松饼一拿出来分给众人一尝,都稀罕的不行,好几个直接问我从哪买的,都要买回去孝敬老人呢。我就告诉他们是在集市上买的,他们一听,又怕买不着,好家伙,一人几块儿的就把我带来的分了,我死命的护才给我娘保住了五块。还想着过两日大集,再去寻你买些呢。”

    冯氏说的有些夸张,季春山虽然知道自己的肉松饼味道自是不差,但会令人们如此趋之若鹜,不过胜在一个新鲜独特罢了,等回头有人琢磨出制作法子,卖的人多了,成了样常见的点心,也就不会如此了。

    “婶子喜欢就好,这肉松饼不受时令限制,只要有肉有面什么时候都可以做。”季春山笑道。

    “那就好,那就好,到时你可得提前给我留出一些来,万一我去的晚了,都被人买光了可不行。”冯氏对季春山嘱咐道。

    “没问题,少了谁也绝不能少了婶子的,婶子放心吧。”季春山爽快应道。

    事情了了,季春山便准备离开了。

    他来时只背了个箩筐,自是装不下十个坛子的,便花了五文钱雇了辆牛车,等装好坛子,自己也坐上了牛车,一路和赶车的老汉聊着天,不知不觉便已回到了安平村。

    回到家,卸下坛子结了车钱,老汉便赶着牛车走了,叶清岚从屋里出来看见一院子的坛子,着实惊了下。

    “这么多都是要腌咸菜的吗”叶清岚忍不住问道,若是都腌满了咸菜,怕是够吃上十年了。

    “怎么会,”季春山笑了,又道:“只有三个是准备做腌菜的,另外几个我也各有用处,至于做什么,到时做成了,你就知道了,放心,我不会乱花钱的。”季春山没有明说,而是卖了个关子。

    季春山这么说,叶清岚也就点了点头,没在再多问什么。

    下午季春山没有去山里收果子,而是拿着柴刀去了后山砍了条儿臂粗一米来长的杨木树枝来,而后又从西屋取出一个木匣,匣子打开,里面是一件件做木器的工具,有曲尺、墨斗、刨子、钻子、凿子、刻刀等,十分齐全,这自然是季春山的父亲留下来的。

    原来季父在意识到儿子不是个读书的料的时候,就决定将木工的手艺传给儿子,以后也能有个养活家人的本事,可季春山却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

    季父教导儿子自是毫不保留尽心尽力,有季父严厉管着,季春山倒也学会了一些,一些一般的物件儿也能做出来了,只是到底不如季父做的精致结实。

    可惜后来季父过世,一开始凭借季父生前的名声,依旧有人来季家订木器,能赚钱季春山自然是不会拒绝,可他的手艺却远远不能和季父相比,更不要说他还做出了以次充好的勾当,传了出去,不但不再有生意上门,还将季父积攒了一辈子的好名声毁了个干净,而季父留下的整套木作工具也就束之高阁了

    第24章 新点心

    柿子削皮机没什么复杂的,大概半米来高,全木质,底下是个三角形的底座,中间立着一根木杆,木杆上顶着一段可转动的木轴,木轴的左边嵌了个把手,右边则插了三根一端削尖的竹签。

    削皮时将竹签从柿子有蒂的一面刺入,将柿子固定在削皮机上,而后左手转动把手,柿子随之转动,右手则拿着削皮器轻刮柿子表面,便可轻松给柿子削了皮。

    削皮器也是季春山自己做的,更简单,只需先用木头削出个巴掌大小的弹弓把,然后再将今日从铁匠铺买来的刀片嵌入弹弓把原本绑皮筋的位置,确定足够固定不会脱落就成了。

    准备工作都完成了,第二天一早,用过早饭后,季春山便拿着柴刀外加一把剪刀背着箩筐进了山,直奔山中的那一片野柿子林。

    这片野柿子林在一处向阳的山坡下,面积极大,一眼都望不到头。在柿子林的正中央有一颗极为粗壮,瞧着树龄不下百年的老柿子树,估计是这片野柿子林的老祖宗。

    正值深秋,柿子树上的树叶不比夏日间繁茂,且黄多绿少,却有一颗颗黄橙橙的大柿子挂在枝头,像一个个灯笼似的,瞧着极为喜庆。

    此时的柿子还不到完全熟透的时候,果肉微硬,口感发涩,吃是不好吃的,连鸟虫都不来啄食,但却是做柿饼的最佳时机。

    季春山先从最外围的柿子树摘起,因想着做个年年都能来一次的长久买卖,所以他摘柿子的时候,顺便也将柿子树修剪了一下。等将一颗树上的果子摘了八九成,他便停了下来,剩下一些却是不准备摘走了的,留给山中常来此觅食的鸟虫小兽们。

    连着收了三颗柿子树,才装满了两个箩筐,这是最外围年份最小的柿子树,越往里柿子树越粗壮,结的果子也越多,到时候怕是一棵树的果子就能装满三个箩筐了。

    担着两筐百十来斤的柿子回了家,瞧着才巳时过半,离晌午还早,季春山不着急做饭,便正好试试自己做的削柿皮机。

    季春山发现的野柿子林结的柿子名为帝王柿,个头极大,又因腰部有一圈明显缢痕,将柿子分为上下两部分,形似磨盘,因此又称磨盘柿子。一般一个就有半斤重,大的甚至一个就可达到一斤。

    两筐柿子大概有两百多个,季春山除了一开始不习惯削的慢些,后面顺手了就快了,一个柿子从拿起,到固定,到削皮,再取下放到另一个笸箩里,连十秒都用不了,而且柿子皮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