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阅读 - 言情小说 - 镜中花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90

分卷阅读90

    使想发落幕后主使,也不干你的事啊。”

    郑思远挤出一个笑容,反握住苏月凉的手,说道:“月凉,你想的太简单了,历来拥戴皇子的人就只有两个下场,要么有了从龙之功,要么粉身碎骨!镇西侯府在边城威望不小,我又是三皇子的人,太子现在登基了,我就是新皇的眼中钉肉中刺,必定要除之而后快的,不但我,就连整个正西侯府恐怕也要跟着遭殃啊。因为明澜明琪一直在边城,没有回过长宁城,他们还没上族谱,你们收拾收拾东西赶紧走吧,到边关外面去,那样你们也许还能有一条活路。”

    郑思远想了很多,整个镇西侯府,他唯独放心不下的就是苏月凉跟她生的一双儿女,母亲跟傅氏一个是他的母亲一个是他的妻子,必定要跟侯府同甘共苦的,柳姨娘的孩子他根本就不喜欢,恨不得他们从来没有出生过,死活他当然不放在心上了。

    现在,郑思远有些庆幸,幸亏当初月凉不是以正妻之礼进的侯府,那样的话,月凉就得跟侯府共进退了,还不知道是什么结局呢。

    丈夫说的每一个字,苏月凉都听在心里,她低头沉思了一会儿,反问道:“思远,要是你现在立了一件大功,那皇帝还会发落你吗?”

    “大功,能立什么大功?”郑思远苦笑了一下,说道:“我立的军功越大,坐在椅子上的那位就会对我越忌惮,再说了,现在太子登基了,用不了多久我手上的军权就要被收走了,还能立什么军功?”

    苏月凉微微一笑,说道:“我说的立功不是军功,是别的功劳。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我在出海的商人那里不是有些关系吗,我拜托了他们,在海外找一些新奇的吃食,他们就给我找了好多来,其中有一种,产量极高。”

    苏月凉说的就是红薯,刚跟出海的商人搭上线那会儿,她就画了图请人去找,只说找到了有重赏。

    那时候苏月凉还没有进镇西侯府,还是三皇子跟小王爷眼前的红人,要出海的海商也极其愿意讨苏月凉的欢心,毕竟讨了苏月凉的欢心,就相当于讨了三皇子跟小王爷的欢心。

    前年那海商把红薯给找了来,一起送来的,还有好多种粮食种子。

    这可真的是意外之喜了,苏月凉找了可靠的老农,将得到的几样产量高的种子中了下去。

    去年是第一年,收获颇丰。

    种下红薯的地方是她买的一个庄子,因为经常要出门,郑思远怕苏月凉一个女子抛头露面不安全,就给了她一队退下来的兵士。

    苏月凉让人将那个庄子围的紧紧的,除了她谁也不让靠近,里面的农户都被她买了下来,轻易也不肯让他们出来。

    这事就这样瞒了下来。

    本来苏月凉是打算再种一年,收获一些红薯再告诉丈夫的。

    可是现在,丈夫拥护的三皇子没有登基,登上那个位子的是太子,是三皇子的死敌。

    她希望丈夫能把红薯献上去,在新皇那里博个好感,表明自己的态度。

    郑思远听苏月凉说找到了新的粮种,就问了一句:“你说的那红薯,亩产多少?”

    苏月凉伸出五个手指头来。

    郑思远随口道:“五十斤?”

    苏月凉笑着摇摇头:“你再猜?”

    不是五十斤,总不可能是五斤吧,难道是五百斤?

    郑思远忽的一下站了起来:“月凉,你跟我说,难道是五百斤?”

    这可是边城,干旱少雨,土地以沙土为主,良田极少,这里的农户们都是靠天吃饭的,年景好的时候,种的粮食最多也就亩产不到两百斤。

    现在苏月凉是她弄来的粮种亩产超过五百斤,怎么能不让郑思远激动呢?

    要是她说的是真的,镇西侯府的困境说不定真的就能解决了,或许还能再史书上留下一笔呢。

    郑思远这么激动,苏月凉就笑吟吟地说道:“红薯我让人精心伺候着,分了好几块地出来,一块地在沙土地上,一块地在良田上,一块地在黏土地上,没想到种在沙土地上的红薯长得最光滑顺溜。沙土地上的红薯也分了好几块,一块多浇水,一块不去管它,就靠着天来生长,这五百斤还是是平均下来的,实际上精心伺候着的那几块地,亩产还要更多一些。等到红薯适应了咱们这里的气候,想必亩产还能更多一些。”

    苏月凉的话说完,郑思远就激动地抱着苏月凉在屋子里转了几圈,高兴道:“月凉,你可真是我的福星啊。”

    苏月凉被转的头晕,捶了几下郑思远的肩膀,说道:“你快放我下来,转的我头晕。”

    郑思远跟着苏月凉去了她买下的那个庄子,见到了庄头,又仔细查看了红薯苗的长势,吩咐人口风一定要紧,千万不要走漏了消息。

    捡了两大袋子的好红薯,郑思远回去就写了奏章,将红薯跟奏章一起送回了长宁城里。

    傅清芳还不知道苏月凉已经在边城把红薯给找了出来,她因为跟人合伙做海上的生意,也跟出海的船上管事的说了,只要是发现了新的食物种子,都给她买下来。

    傅清芳也得了好几样种子了,她都种在了庄子里,能吃的部分都吃了一个遍。

    实话实说,有些食物,真的不太好吃。

    至于那本话本上说的那些高产的种子,什么红薯玉米土豆,傅清芳是一样都没得到。

    新帝登基,后宫封赏,皇后自然是太后了,太子妃也成了皇后。

    傅清芳那日先是救了皇后的独女,又飞身去替太后挡了剑,尽管那剑被侍卫们给拦了下来,可她毕竟也飞身挡在了太后面前不是。

    当时她先是提醒了太后,又飞身一扑,皇帝跟众大臣可是都看在眼里的,不管怎么说,傅清芳也算是个功臣了。

    封赏了后宫之后,太后下了一道懿旨,封傅清芳为嘉文县主。

    傅请芳接到旨意,自然是要按品大妆,去宫里谢恩。

    接到懿旨之后,郭氏比傅清芳还要高兴,别的不说,太后在这个时候封了儿媳妇做县主,对镇西侯府总算是一种安慰。

    即使日后镇西侯府受到清算,那傅清芳大概是不会受到牵连的。

    不管儿子跟儿媳妇的关系再不好,那也是夫妻一体的,只要他们夫妻两个有一个人在,那郑家就不会真的倒下去。

    这个时候,郭氏觉得当初老侯爷给儿子结了这么一门亲事,真的是太有眼光了。

    傅清芳进宫先去了太后处谢恩,又到了皇后处谢恩,当日里要不是傅清芳,皇后的独女恐怕就得遭遇不测了,因此,皇后对傅清芳是感激的很。

    陪着皇后说了一会儿话,又收到了不少的赏赐,直到天快黑了,傅清芳才带着东西回了家。

    为了庆祝傅清芳被封为县主,郭氏发了话,所有下人的月钱翻番,还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