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阅读 - 言情小说 - 一品容华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37

分卷阅读337

    话的大皇子,怕是撇清还来不及,怎么肯蹚这趟浑水。

    往日曾听几位太傅夸赞过六皇子聪慧过人温良恭让,他还有些不以为然。今日才知道,他们说得都太过浅薄了。

    六皇子真正的过人之处,是这份爱惜臣子的心意。

    “多谢殿下为微臣说情。”梁尚书目中流露出感激,因身体虚弱,声音也显得有气无力:“微臣不后悔今日说过的话,哪怕仕途到此为止,微臣也没什么遗憾。”

    六皇子轻声安慰:“哪里就到这地步了。梁尚书一片忠心,父皇心里都清楚的很。”

    梁尚书苦笑着叹了口气:“微臣身为户部尚书,掌管天下钱粮税赋。这些年,微臣眼睁睁地看着国库收来的税赋越来越少,送到朝廷里求赈灾放粮的折子却是越来越多,伴随而来的,还有各地饥荒救之不及闹起了民乱的奏折……这实在不是什么好征兆。”

    “如果能令皇上幡然醒悟,微臣就是挨十顿廷杖也值得。”

    六皇子也为梁尚书的赤胆忠心而动容,低声说道:“父皇会想明白的。”

    “我带了一些宫里的伤药来,对了,这一瓶是程锦容程太医亲手配的药,疗效极佳,只盼梁尚书能早日好起来。”

    梁尚书深深看了略显稚嫩却仁厚至极的六皇子一眼:“微臣多谢殿下。”

    ……

    六皇子和梁尚书到底不熟,交浅言深,也没多少可说的。很快便起身离去。

    出了梁府后,六皇子叹了一声,低声道:“贺校尉,梁尚书一把年纪了,还遭这份罪,看着实在可怜。”

    贺祈也深深看了六皇子一眼,意味深长地说道:“殿下宅心仁厚,体恤臣子,是臣子们的福气。”

    如果殿下能更进一步,日后在朝中多行仁政,不但朝臣有福,大楚的百姓也有福了。

    或许是月光太过皎洁,或许是贺祈的目光太过明亮,六皇子几乎是立刻就猜到了贺祈没说出的话语。

    他心跳漏了一拍,什么也没说,转身上了马车。

    贺祈眸光一闪,嘴角微微扬起。

    回宫后,六皇子先去保和殿复命。

    宣和帝并未见六皇子,打发赵公公传话:“……皇上今日疲乏,已经歇下了。殿下有什么事,明日再来保和殿觐见吧!”

    父皇这是连见都不愿见他了!

    他独得父皇欢心的时候,兄长们心生嫉恨,他心中也不安宁。如今乘了他的心意,可奇怪的是,他心里依然不好受。

    六皇子心情复杂地回了寝宫。

    大皇子二皇子等人密切留意着宫里的动静,在得知六皇子回宫后连宣和帝的面都没见到时,各自暗暗舒出一口气。

    这个小六,真是年少糊涂,仗着自己那点宠爱,就敢拂逆父皇的心意,去探望挨了廷杖的梁尚书。瞧瞧,父皇已经对他心生不满厌弃了吧!哈哈!

    六皇子出宫去梁府探望一事,瞒不过有心人。当日晚上,便传到了吏部尚书等一众文臣的耳中。

    众臣心中各有所思,不必一一细述。

    六皇子的生活还是和往日一样,每天上午去上书房读书,下午去演武场里练骑射习武。看似波澜不惊,可有些东西,分明又不一样了。

    几位太傅,对他越发看重。

    钱太傅在课上教起了前朝史记。四皇子五皇子对读书兴趣平平,听得十分随意。钱太傅也不多言,只对六皇子格外严格。

    周太傅顾太傅也是如此。

    原来常被夸赞的六皇子,因课业陡然加重,一开始难免有些吃力。被训斥的次数飞速增加。

    四皇子五皇子现在也没什么嫉恨的了,反而对六皇子心生同情:“几位太傅最近是怎么了?是不是故意折腾小六啊!”

    “说不定是听说了小六惹怒父皇的事,故意为之,搏父皇欢心。”

    “小六也怪可怜的,每日课业比我们重了一倍不止。”

    ☆、第三百六十六章 臣心(三)

    所以,四皇兄五皇兄到底是同情可怜他,还是心中暗喜幸灾乐祸?

    或许是这样的情景经历得多了,六皇子一开始满心晦涩,到现在也渐渐适应了。挤出笑容应道:“多谢四皇兄五皇兄关心。”

    “我一直喜欢读书,太傅们用心教导,加重课业,都是为了我好。时常训斥,也是希望我戒骄戒躁沉下心来读书。绝不是故意折腾我什么的。”

    “这等话,两位皇兄也别再说了。万一传进太傅们耳中,我可真是无颜见几位太傅了。”

    呵呵!

    瞧瞧这强颜欢笑打落牙齿和水吞的可怜样!

    四皇子五皇子心中哂然,口中笑着应道:“得了,你不想听,我们不说就是。”

    到了散学之际,四皇子五皇子便可以离去。六皇子却被太傅留了下来,单独指点课业。

    今日上课的是周太傅。

    周太傅在朝中任礼部尚书,也是三位太傅中官职最高的一个。礼部是朝廷最清贵的衙门,周太傅为人端方生性肃穆,张口闭口都是一个“礼”字。所有皇子见了他都发憷。

    原本尊师重道的六皇子,在周太傅面前就更乖巧听话了。

    周太傅板着脸孔挑剔了一番,又吩咐六皇子今日写一篇以国朝礼仪为题的策论。

    六皇子也不叫苦,乖乖点头应下。

    孺子可教!

    周太傅目中闪过一丝满意和赞许之色,右手捋了一把胡须,忽地问了一句:“听闻殿下曾为梁尚书求情,不知殿下和梁尚书是否私下有过来往?”

    六皇子摇摇头:“这倒没有。我和梁尚书从无来往,半点不熟。其实,当日也谈不上为他说情。我想到什么,就和父皇说了。”

    最可贵的,就是平心而论秉性而行啊!

    周太傅看着六皇子的目光愈发温和,却未多言。待六皇子行礼离去后,周太傅才轻叹一声。

    六部尚书都是朝堂重臣。他和梁尚书多年同僚,也颇有私交。

    宣和帝重武轻文,朝中武将地位颇高,此消彼长,文臣们的地位不提也罢。

    梁尚书言语激烈,触怒天子,一把年纪了还挨了一顿廷杖。众文臣凛然之余,不免有些唇亡齿寒的悲凉。

    大皇子的侧妃是梁尚书的亲孙女,出了这等事,大皇子一力撇清,令人齿冷。二皇子在圣前说的话,不知被何人传了出来,更令一众文臣心寒。

    唯有六皇子,怜惜臣子,冒着被天子迁怒的风险,去梁府探病赠药,全了梁尚书的颜面……

    想到六皇子,周太傅忍不住又捋了把胡须,目中闪出笑意。

    ……

    六皇子课业加重之事,很快传到宣和帝耳中。

    宣和帝召来几位太傅,问询六皇子课业情形,还下令赏了几位太傅。

    几位太傅皆是文臣中的佼佼者,教导皇子们读书素来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