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阅读 - 言情小说 - 女主不干了(快穿)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43

分卷阅读43

    的,爹要是不同意,那咱们就比划比划。”

    “看你说的,咱们父女俩不至于,不至于如此,你是一家之主,我肯定不跟你抢,但你也说了,不是还要嫁人吗,等你嫁了人,那我不就是一家之主了,娘家将来还是要为你撑腰的。”苏老三讪笑道。

    苏苑把手指头掰得咔咔响:“虽然我早晚有嫁人的那一天,但爹你要知道: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我这个人毛病很多,脾气大,容易冲动,要是有什么让我不开心的事儿,我可能会控制不住我自个儿的手。”

    苏老三吞了吞口水,眼前又浮现出二丫一拳打倒野猪的场景,心都快从胸脯里跳出来了,他这身板可比不上野猪扛揍,一拳下去,骨头说不定都得跟着碎了。

    “我明白了,等你将来嫁人的时候,爹肯定不问他们多要彩礼,有多少彩礼就拿来给你当陪嫁,也绝对不惹你生气,你好好的,这都已经是大姑娘了,别动不动就动手。”

    也不知道刚才过来的那孩子,知不知道二丫是这德行,那孩子看起来可比他还不扛揍,二丫动动小手指头,就是能把人揍倒在地上。

    他这是养闺女,养个几年就出嫁了,那孩子可是娶媳妇儿,后半辈子怕是都不安生。

    苏老三嘴挺严,这事儿没跟任何人说,也包括他的枕边人崔氏,甚至还帮着二丫遮掩,两个人去山上见面聊天的时候,他还帮着探路,帮着放哨呢。

    当然了,那孩子给二丫捎带过来的零食,他也能得一份,要说还是人家读书人会吃,红豆、绿豆、黄豆、山药、栗子、糯米……甚至连花瓣都能做成糕点,糕点做出了花样,那肉就更别提了。

    苏老三这辈子头一次吃到牛肉和驴肉,这么稀罕的东西,居然还有好多种做法。

    他打从第一眼看见这孩子起,就知道这孩子家里条件肯定好,就是没想到……能好成这样,之前他还怀疑是隔壁周村那个私塾先生家的孩子,现在看是不太可能了,一个在村里头教书的可没这么富裕。

    住县城不太可能,那太远了,应该是镇上的大户,要么是地多,要么就是做大生意。

    苏老三光往家庭条件上想了,就没想过这是人孩子自己挣的。

    一个十三岁的孩子,确实很难挣到很多钱,但周怀城跟别人不同,他的画在这里虽然没有名气,可功底是有的,县城识货之人不多,但总能遇到几个,卖出一幅画去就抵得上他父亲收三四个学生了。

    周怀城现在花的都是自己赚来的银钱,不说每个月固定给家里交生活费,但隔三差五总是要给父亲买些笔墨和纸张,给母亲买两件首饰,也算没有白吃白喝。

    周怀城自诩不是迂腐之人,可他到底半道上来的儿子,而且旁人不知,他自己清楚自己已不是真正的年少之人,花这辈子父母的银钱,总觉得不太舒服。

    苏苑也知道她吃的这些东西,都是六郎赚银子买的,三个人当中,不知情的只有苏老三。

    苏老三现如今倒是不盼着二丫出嫁了,不是他不想自个儿当家作主,而是这封口、探路、放哨的‘工钱’太让人着迷,这样的日子,他总是过不够的。

    第25章 种田文里的女主(7)

    周父现在已经不大管小儿子了, 自从去年失足从马车上摔下来,磕伤了脑袋后,小儿子在读书上就开了窍。

    他年少求学时, 也曾遇到过天姿聪颖的同窗,他读二十几遍才能背下来的东西,人家只要读上几遍,便能够记住。

    也曾听闻神童能够过目不忘、过耳不忘,三岁就能识得上千个字, 五岁就已经能写诗了。

    跟这些人比起来, 他在读书上的天资实在不怎么样,哪怕读书时勤奋刻苦,考了多年也只考得了一个童生的功名。

    三个儿子的资质都要比他好, 老大已是童生, 还想着往上考,老二虽然聪明, 但是心思太杂, 读书不够用功,反倒一门心思的想做生意, 考了几次都未能过县试。

    小儿子是三个儿子当中最聪明的,就是身子骨太弱,他对这个儿子总是狠不下心来管教,可没想到这孩子自从半年前开了窍,如今学识都已经超过他了。

    不说过目不忘,但看过三两遍的书,就能一个字不落的背下来, 隔上几个月再抽查, 也仍旧不出错。

    周父现在算是信服了, 对于他们这些寒门子弟来说,能不能把书读好全都取决于……天赋,没有天赋,就会如同他一般,熬了那么多年,也不过是个老童生。

    而有天赋的人,就像他这个小儿子一样,记性比别人好,练字练的比别人快,诗词比别人有灵气,文章比别人有内容……

    周家这一代若真能出一个麒麟儿,那必然是他这个小儿子——周怀城。

    聪明人有聪明人读书的方法,周父不想强加干预,而且他也压根教不了小儿子了,与其像教导寻常人那样教导小儿子,倒不如放手,他看这小子平时也挺自律的,家里的书都已经看完背过了。

    “咱们家怕是要出位老爷了。”这是半年多以来,周父时常跟周母说起的话。

    童生称不得老爷,秀才也不过是被称为秀才公吧,只有到了举人,才能够被人称呼一句‘老爷’。

    等到周怀城县试考得案首,周父这话又变了:“咱们家怕是要出一位翰林了。”

    别看他没当过官儿,可也知道,只有考中进士,才能够入翰林院,翰林院那可是天下读书人最清贵的官衙了。

    周母不是不兴奋,只是这话她耳朵都快听出茧子来了,早就已经提不起兴致接这话,她更关心的是小儿子的婚姻大事。

    “我可听人说了,怀城最近总往望山村跑,咱们家在那可没什么亲戚,虽说有你几个学生吧,可你见怀城跟你哪个学生关系比较好,总不至于在家不搭理他们,放了学再去人家村子里找吧,我看八成是有喜欢的姑娘。”

    “年少慕艾,人之常情。”周父不太在意的道,“这次能考得县案首,那就说明没受这事儿的影响,想必接下来的府试和院试也不会受影响,至于他喜欢哪家的姑娘,相信咱们家儿子是知礼守礼之人,不会做出什么损害人家闺名的事儿,他要是真喜欢,将来咱们去提亲就是了,怀城的眼光你还信不过。”

    怀城喜欢的姑娘,不说满腹诗文,那肯定也是能识文断字之人,模样不会差,性情更不会差,否则就怀城那龟毛的性子怎么可能喜欢上人家。

    周母苦恼就苦恼在这里:“我听你今年刚收的那个学生苏大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