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阅读 - 言情小说 - 富贵荣华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483

分卷阅读483

    军情吃紧,而是父亲在军中终究还有一批旧部老人在,不想也不能卷入这漩涡之中。她深深地清楚这一点,因而对于陈善睿的执迷不悟固然恼火,但更痛恨的却是那几个长年累月出入府中的家伙!皇帝纵使对陈善睿这个幼子再存着愧疚亏欠的心思,也不会自始至终不理会这燕王府的门庭若市,不理会陈善睿和军中武将等等一直交接下去!

    璇玑天衡这些从小和她一块长大的旧日女伴,她都精心挑选了人家把她们嫁了出去,而如今挑上来的这些丫头,她只是考较忠心称量才能,只要她们能够忠心耿耿地做事也就够了,别的也懒得奢求。然而,越是如此,她便越是感到一种深深的寂寞,尤其是还能陪着说说话的辽王妃魏氏跟去了北边一去不复回,章晗深居东宫,她很少进宫自然见不着,于是如今她连个陪说话的人都没有。

    想着想着,她不禁摩挲着如今只是微微隆起的小腹,低声说道:“宝贝,不管你是男是女,只要把你生出来,娘就有说话的人了!”

    夜晚时分,燕王府门前又呈现出一幅车水马龙的场景,这一幕已经是这条街上司空见惯的,再加上寻常百姓根本不会往这儿来,因而自然不会引起任何骚动。只是当街口有一行人从这里路过的时候,为首的年轻人却忍不住驻足片刻,随即方才继续前行。当拐入威武街,最后进了威宁侯府之际,马上的年轻人便开口问道:“今日家里可有什么人来过?”

    “回禀侯爷,只有淑太妃娘娘送来过一篓樱桃,其余的便没了。”

    曾经烜赫一时的顾家如今尽管是一门一公一侯,但随着太祖皇帝故去,顾淑妃和惠妃敬妃等人都一一封了太妃,搬进了清宁宫东西配殿以及后院,只空着当初太祖皇帝住过的正殿,即便供给一如旧日,但终究再不管宫务,而太夫人故去,顾长风从辽东还朝之后,奉旨掌中军都督府,这名义固然好听,但实权微乎其微,一时顾家也渐渐门庭冷落了下来。尚了嘉兴长公主的顾镇在前军都督府挂了个职,顾铭这个威宁侯尽管当初升了指挥同知,但如今出孝后却还赋闲在家,今日也是刚刚去探望了兄嫂回来。

    直到一路过了正房前头的穿堂,他方才听到了一个正在背诵诗经的清亮声音。他不知不觉停下了脚步,直到门口的丫头已经禀报了进去,继而又打起了帘子等着自己,他方才快走两步,进门之后就看见张琪一手牵着一个女童出来。那女童一见他便是一声甜甜的爹爹,旋即就松开手奔了上前。

    “娘说爹爹去看大伯父和大伯母了,可见到珍哥哥了?他好久没来看过咱们了。”

    夫妻俩婚后不久,张琪便生下了女儿顾仪,而两年多前太夫人过世,顾长风借母丧请回京守制,辽东之任方才由辽王陈善嘉取而代之。顾铭入嗣东府,便成了长房的主人,顾氏一族的族长,虽非承重孙,仍然守了二十七个月。此时此刻,看着小小年纪容貌便已经甚为出众的女儿,他只觉得心中生出了一股由衷的怜惜,轻轻抚摸了一下孩子的脑袋便笑着说道:“你叔祖父年纪已经不小了,所以你大伯父和大伯母打算请求皇上允准,回西府长住,如此一来,你就可以常常见你珍哥哥了。”

    “爹,是真的?”

    眼见父亲点头,顾仪顿时眼睛都笑成了月牙儿。她想了想便高兴地说道:“既如此,我这就去告诉叔祖母。”

    张琪连忙打眼色吩咐几个丫头仆妇跟着去西府,等人都出去了,她替丈夫脱去了外头的袍子,见其神色中没了刚刚在顾仪面前的欣悦,想起这些年朝中看似平静无波,实则暗流汹涌的情形,她忍不住心里咯噔一下,陪着进了屋子便开口问道:“怎么,是大哥大嫂搬回来住的事情有什么为难?”

    “这事情虽有几分难为,但公主同夫家一块居住于礼法并无干碍,而且大哥是嫡长子,总要袭封卫国公爵位的。”顾铭说着便苦笑了一声,随即长叹一声说道,“大哥和大嫂担心的是另外一件事。皇长孙今年已经九岁了,因是皇上亲自教导,小小年纪便已经颇见风仪,不少人都已经在自家悄悄挑起了适龄的姑娘。大哥和大嫂自珍哥之后,虽又有了倬儿,可女儿才几个月大,反倒是咱们……你前几天不是把仪儿带入东宫见过太子妃了么?”

    张琪顿时倒吸一口凉气,本能地说道:“我从来不曾有过那念头!”

    “我也没有。”顾铭摇了摇头,一字一句地说道,“就算太子妃和你情同嫡亲姊妹,可她倘若嫁入寻常人家,那两家子女若性子合适,我们做个亲家也是美谈,但那是东宫!咱们固然不想,可大嫂已经听到了传言,而且有心人会盯上咱们家,如今之计,实在不成的话,给仪儿先定个去处!”

    “可是……仪儿才五岁……皇长孙也才九岁……”

    面对满脸震惊的妻子,顾铭不得不轻轻揽了她在怀中,旋即方才低声说道:“有人心下不乐意这时局平静,自然能够用的出各种伎俩。我只是和你说一声,让你心里有个数。我也会好好想个办法,你下一次入宫见太子妃的时候,不妨暗示一下此事。她亦身为人母,决计也容不得有人兴风作浪!”

    第三百三十九章 当时年少,意气风发

    会试一考就是三场九天,当人从贡院中放出来的时候,有些从前身体不好的举子竟是被人抬出贡院的。为此章晗特意派人去章家探问,得知章昶也就是看上去狼狈,身体却并无大碍,这才放下了心。等到了会试放榜的这一日,她只在宫中安坐,果然第一时刻就有人急急忙忙地来报了喜讯。如今管着东宫上下所有内侍的路宽一头磕在了地上,旋即便喜不自胜地说道:“太子妃殿下,章小公子名列会试第十八名!”

    这二十八的成绩着实有些出乎章晗的意料。她知道自从宋宜回京之后,章昶便依旧师从这位旧师学习经史,制艺上头却还另外寻了个两个人,此前在长宁三年大比年的时候,去各省会馆和人切磋学习,再加上人聪颖又肯用功,这次会试有些把握,但十八名这个名次实在是太靠前了,放在殿试也在二甲前茅,就连不少各省有名的才子也要往后站!于是,她笑吟吟赏了这前来报喜的路宽,却是再也没提此事。

    到了殿试之日,此前取中的二百三十七名贡士在奉天殿前叩头行礼领了考题之后,方才在奉天殿两侧殿前廊下开始答卷。殿试和县试府试院试以及会试不同,考的不是四书题,而是时务策。从几百字到上千字的时务策需得根据皇帝的策问做出回答,日落之前交卷。若是在日落之后尚未答完,则是给烛一支,炷尽为止,再无通融。当空白的答卷纸以及草稿纸都摆在了面前时,想到姐姐所在的东宫丽正殿和这奉天殿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