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阅读 - 耽美小说 - [明朝]科学发展观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86

分卷阅读286

    的,你就把他送东厂去净个身得了,可跟人家黄公公好好学个几年!”

    虞鹤嘿嘿一笑,看着东楼道:“那我可舍不得。”

    当真是岁月催人老啊。

    第140章

    迁都和废都这两件事情, 都不能一拍脑袋就做决定。

    从前虞璁业务能力不精,干过许多想做就做的事, 但本身都不触及根本, 也没太大的阻力。

    设立经部也好, 建立大学都好, 都本质是在帮朝廷分担行政压力和工作范围,哪怕有少数人为之反对抗议,也掀不起什么大水花。

    但是,重点在于,有关首都的事情,已经跟那些臣子们反对与否,毫无关系了。

    北京相对而言,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其实作为一个穿越者, 虞璁如果想高枕无忧,那他现在根本不用再做什么, 躺好享清福就行了。

    按照一些言情的套路, 他甚至可以在孩子长大以后, 就带着爱人隐退皇宫, 在民间过游山玩水的生活。

    虽然以古代这么落后的条件……游山玩水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好玩的。

    但是从嘉靖七年走到如今这一步,已经完全没有什么未来的历史是可以给他参考的了。

    曾经的大明朝像个留级生, 可虞璁作为补习老师不仅让他顺利跨过及格线成为优等生,还在绞尽脑汁的想帮他玩成跳级的壮举。

    蒸汽机也好, 完备高效率的现代体制也好, 医疗和教育系统也好——全部都是跨越了百年的产物。

    现在的国家已经不再偏科,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南京的问题也就扔到了这里。

    虽然没有任何的参考,可是哪怕回首历史,虞璁也知道这个问题其实如同深渊一般,遥遥的望不到尽头。

    从回京的七月一直到冬至,他都在不断地看书开会,迟迟不再落子。

    蒙古那边内乱不休,边防时刻发来战报,但是总归跟明军没有什么关系。

    而朝鲜那边,更加简单了。

    明朝诸官都早就对严世藩服了气,毕竟人家解决了蒙古的突发情况,脑子明显比一般人都好使的多。

    朝廷摆出了老大哥的语气,跟朝鲜内臣说你们国生妖孽,不除不休,最好先行内部解决这个来路不正的皇帝,龙脉正则国运昌。

    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现在派医官过去救也是白搭,瘟疫那是神明降怒,天上的星星都能证明我们说的是真的。

    这其实是在不动声色的暗示他们该掀摊子了啊。

    具体来看,朝鲜这边的政治状态,是在是太乱了。

    当朝皇帝是中宗,再往前是燕山君,几乎没一个正常的。

    燕山君大概就等于混乱邪恶的极致,他将佛寺改为妓院,将医女充为官妓,同时意图废除儒学,干出了比朱厚照还要荒唐数倍的种种事情,终于大臣们忍无可忍,在两次儒生□□之后由高层出手,直接逼宫让他交出玉玺。

    燕山君死在了三十一岁,所有的子嗣也接连被杀,而接锅的老实人,也就是如今的中宗,也并没有幸运到哪里去。

    算到如今嘉靖十三年,这位字乐天,谥号恭僖的中宗已经在位接近三十年。

    这三十年几乎是地狱模式的。

    正德十四年爆发了己卯士祸,改革领导者被杀。

    嘉靖元年又出现了辛巳诬狱,士林派再次被贬。

    嘉靖五年全国瘟疫第一次爆发,死难无数。

    再到之前都传闻至京城的灼鼠之变,大量被扒皮后烧灼的死老鼠被悬挂在宫城内外,一时间骇人听闻。

    其实哪怕皇城这边的钦天监不说有问题,就看看这态势……也挺邪门的。

    之前建设飞信局的时候由于优先考虑的是交通线和国内政局的把握,核心设点皆在南京、苏州、大同等要塞地位,后来皇帝有意发展松江,又在那边开始扩展和增设驿站。

    但是东北那边还在一个初起步的状态里,根本没有旧的驿站线路基础——毕竟女真人压根不懂基建这一套。

    虽然从去年三月起陛下就在敲打东北通信线路的事情,可古代到底生产力和通讯设备太差,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完成建州三卫的信息连贯。

    听赵尚书的意思,怕是要到今年三月才能拿到朝鲜的消息了。

    中部的兵力在不动声色的往京城调,随时支援东西,但是根据打入鞑子内部的探子的消息,恐怕蒙古且打一年——已经有六族参与混战,彻底撕破脸皮了。

    智囊团凑在一起分析了一遍,怕是他们要进行一个大的吞并,然后再跟明朝谈条件。

    现在想要再回到从前的盛况,已经完全不可能了。

    再蠢的蒙古人都能发现,如今的明军犹如脱胎换骨,他们根本打不过。

    所以内不内战都没有意义……十一族全齐的阵容都拼不过,还不如内部解决下矛盾,赢的那个集团拿走试验区和政策的种种好处。

    正因如此,现在虞璁有大把的时间和精力,来集中对付朝鲜和南京的问题。

    整个朝鲜内部,一共有两股势力。

    一个叫勋旧派,一个叫士林派。

    士林派之前被暴君压制,但是中宗想要利用他们进行与老贵族的对抗,于是重用以赵光祖为首的儒生,推行种种革新措施。

    而这些革新措施,都颇有点效仿明朝的意思。

    土地改革、均田制、官职调整等等,走的是老大哥的蜕变路线。

    这个情况,和虞璁这边确实有点像。

    但问题在于,两者之间,有本质的不同。

    首先明朝那边有完整的现代理念和理论支持,并且予以了桑基湖塘、台田制度等种种,在生产力高速推动的情况下进行改革。

    再者,也是非常根本性的问题在于,嘉靖朝的势力还没有到根深蒂固的程度。

    虞璁还没有来这里,少年嘉靖就直接把鳌拜级别的老臣杨廷和给逐了出去,连带着把新俊杨慎也赶去了西南,直接瓦解了旧有的阁臣势力。

    锦衣卫被重用,同时铁血政策和违逆即杀的态度,也是至关重要的。

    十五岁的朱厚熜虽然没有后台没有辅助,连父母都没办法给予任何参考意见,可他愣是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肃清了从前已经根深蒂固的老派势力,大刀阔斧的清除叛逆,同时扶植了以张孚敬为代表的初代新势力。

    相比之下,这位中宗就懦弱了许多。

    有时候相比能力之高低,杀伐决断更能够决定事态的走向。

    由于赵光祖的新政推行过急,加之中宗并不能控制住勋旧派,以至于在正德十四年,也就是赵光祖回乡之时,勋旧派发动了政变,直接以‘反逆’的罪名肃清士林派,而赵光祖在回乡之后也被赐毒而死。

    更为荒谬的是,由于中宗的原配慎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