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阅读 - 耽美小说 - [明朝]科学发展观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79

分卷阅读79

    消减放遣些宫人,还望各位能够理解。”

    他这几句话说的很客气,后妃哪里敢反对,自然是纷纷表达一切全凭皇上做主。

    “另外,如若日后开花了,朕定然重重有赏。”虞璁温柔一笑,摸了摸大皇子的脑袋:“全看你们各自照料了。”

    “谢皇上。”皇后娉婷一礼,也笑着道:“臣妾会好生看着的。”

    他在育婴殿里聊天吃点心,陪着孩子们玩了一个时辰,再慢悠悠的回了乾清殿。

    甄嬛传虽然说是个原著抄袭众多的电视剧,但是自己从前也有了解过。

    这后宫里人心难测,未必就都能有面上表现的那样娴淑纯良。

    可是自己不是直男,也没空一个个睡过去,再靠日常生活的相处来判断品性如何。

    后妃们之间肯定会有争斗挤兑,那都与自己无关。

    可如果为娘的都品行不端,未必能教好自己的儿女。

    虞璁清晰地记得,当年害死张居正爷爷的那个藩王,就是被自己的妈亲手逼到性格极端暴虐。

    古代可没有什么教育学。

    哪怕现代,也有无数的孩子有惨痛的童年。

    一想到为人父母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背后发凉。

    直到乾清殿里的下人都悉数退散,鹤奴才缓缓开了口。

    “皇上,您说这些娘娘之中,有没有人能够发现……”

    “这些种子,都是煮熟了的?”

    第34章

    这个法子, 还是小时候听得童话故事里的。

    故事里有个老国王,年老了都没有后人,就决定用这个法子,在民间给自己挑一个继承人。

    且不谈这个故事里的种种BUG, 虞璁这么做,主要还是为了给她们立个规矩,起码不动声色的敲打敲打。

    他能猜到大致的结果,但不会太严厉的责罚这些还稚嫩的少女们。

    十六七岁, 哪怕放在现代也未必能处理好种种琐事, 何况是古代呢。

    这件事的重点, 就是告诉后宫的所有人。

    朕可以不在后宫, 可以不把眼睛放在你们的身上。

    可这不代表,你们就因此能随意的糊弄朕。

    眼瞅着之前的几项工作基本上都稳妥了,建立工学院和医学院的事情也马上要进入立项阶段。

    这个月哪怕拍出五件皇家秘宝, 搞不好都能够供应完这两大学院的建造和修筑。

    虞璁思来想去,还是亲自去了趟国子监,去找忙得几乎成日睡在那儿的杨慎。

    杨慎这个人,治兵法理府县, 但最爱的还是书。

    这点上,他跟王阳明就有点反着来。王老头儿虽然在文学诗词上都造诣颇深,但当年就是不肯读书考试,一听说国家开始打仗了, 当即就开始操练兵戈, 没几年还当上了兵部尚书。

    虞璁想着法子给王阳明调理身体, 就是为了再过几年拜托他坐镇后方,好好的把这西北大地都给夺回来,最好把鞑靼们全都赶到老毛子的地盘去。

    眼下修撰图书的重点,就是结合里的种种已入库的书籍,以及国库之外所有能修撰的农书、医术、工书,取其精华和论点,尽可能的将这些都建立体系,再系统的归纳。

    但是这一点,还不算抄录印刷,就要发动几乎所有翰林院的人,不论是管理还是在学术难度上,都非常的具有挑战性。

    虞璁知道,自己作为甲方老板,不光给的薪水少,提的要求多,还隔三差五几个新注意,已经很不人道了。

    这时候去打扰基本上睡觉都想着看书的杨用修,简直是资产阶级剥削主义。

    但是该打扰还是要打扰的。

    杨慎之前来京城后养的膘,现在都掉了干净,整个人又恢复成了精瘦又干练的状态——那都是被工作逼的啊。

    “杨大人,近来可要注意身体啊。”虞璁见他身边的书堆得有一人高,还是先客套两句。

    “陛下?”杨慎忙不迭从案牍中起身,忙告罪道:“臣没注意到陛下来……其他人恐怕也是忙坏了。”

    “是朕让他们不要打扰你。”虞璁平静道:“这工农之书,单靠文字记载没有用,朕今天来,就是想找你要些抄录使,去京畿以及东南一带、黄河以北,分别采录整理那些富农的种植之道。”

    至于工程学的种种,那都可以在衙门里拜托赵璜分忧,赵璜忙不过来就找他的下属,总之能把活儿都分出去。

    “这个时候,臣这儿还真的有不少闲人。”杨慎松了口气道:“如今国子监内编修之事还在进行中,能通过审阅、用来抄录誊写其实并不多,臣派遣一百余名抄录使出去,可以吗?”

    “再好不过,”虞璁笑道:“有劳杨大人了。”

    这修撰书籍的事情不急,毕竟现在考试范围定好,第一批学生们来京城会试那也得等三年以后。

    只是,这如果建工学院和医学院,那肯定最好不要一股子书院的气质。

    中国的建筑和欧洲的建筑,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材料上。

    虞璁一想到这里,忙唤来陆炳,让他叫上赵大人,三人再去一趟之前的选址里转转。

    这从云禄集征收来的租银,来年都将用于帮扶原住民南迁,往京城外头住,重新建造屋宅。

    靠近紫禁城城东住的都是阶级固化的贵族、官宦,这些人暂时不用管。

    但是城东那一带,迟早都要拆掉,建立成全新的大学城。

    这大学城可能一开始会只有士子们进去读书研究,但不管是学校的规模,还是整体的发展,那都得往宏观了设计。

    无论古今,这基础设施一建设,就有利于发展供需关系,让更多的人有就业的机会。

    皇上有意提高所有人的薪资水平,才把国库里的东西都拿出来拍卖——如果不这么做,就没办法还富于民。

    他见过现代的股灾和金融危机,也清楚产能过剩、产能过低都有怎样的结果。

    现在京郊的集市规模化发展,商业经济和农耕经济都在全面复苏,因此更要发动工程建设,给予更多的就业机会——前提是每个劳动者都可以得到对应的报酬。

    当年隋炀帝因为京杭大运河的事搞得天怒人怨,那主要是因为每个为他服务的百姓都是以‘劳役’的名义在无偿劳动,甚至是官府抓人,让这些流民们如奴隶般服务国家。

    可那个时候的国家,就真的这么缺钱吗?

    不缺——能酒池肉林、能供养那么多的女人让皇帝取乐。

    那必然是不缺的,只是人家抠而已。

    越是这种抠门抠到极点,恨不得压榨所有民脂民膏的人,越死的渣渣都不剩。

    皇上一提,赵璜哪怕再忙,那都得穿好官袍从窑炉旁抽身,一边惦记着该怎么汇报着大大小小的玻璃制备进度,一边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