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阅读 - 言情小说 - 七零养家记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97

分卷阅读97

    副笑模样,但却始终带着疏离之色,何况温向平要是愿意跟他们家亲近,又怎么会更宁愿跟同学借钱呢,这摆明是把他们家当了外人。

    “可……”

    宋艺茹又蹙着眉头道,

    “是不是因为我们这么多年从来没跟小叔家联系过,所以他才心怀怨怼?这样的话,我们就更应该主动上门才对。”

    “可他当初是自己主动要下乡去体验生活的,我和爸妈怎么劝都劝不动,反而越劝,越把他的反性激了起来,他甚至还为此瞒着我们偷跑去换了姓名就为了下乡去,你就知道他有多倔了。

    “现在他心里对我们都有很深的成见,我们越往他面前出现,他就越是把我们往坏里想,还是等着他自己想通了吧,不然问题越来越激化,只怕最后向平一冲动,又不知道要干出什么事儿来。”

    宋艺茹张了张口,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最后只能点点头,

    “那好吧,就听你的,我一向笨,想不清这些复杂的东西,你说的肯定是对的。”

    温向安复又把宋艺茹搂进怀中,笑得温柔,

    “我又不是圣人,怎么就一定是对的。但我保证,我做的一切,都一定是对你好的。”

    第46章

    因着齐弘阳和宋恒是第五大队唯二考上大学的两个人, 等春节一过去, 又要出去上学。

    趁着现在有两个有经验的大学生在村子里头, 赵建国觉着对于村里的人来说,这是个难得机会, 就亲自上门去拜访二人,问他们是否愿意给村里头的知青开一次交流会,聊一聊高考和上大学的事情, 如果能激励几个人发奋读书当然是好, 如果没有也无所谓, 但能分享些经验总是好的。

    起初, 王贵祥听了顿时得意的不得了,想着能在村里长脸面, 于是就一个劲儿的叫齐弘阳答应。

    刘艳眼珠转了转, 拉着王贵祥躲到一边也不知嘀嘀咕咕了什么, 王贵祥回来就改了口, 不答应齐弘阳去了, 甚至还想让齐弘阳去找宋恒宋老师, 叫他也别答应。

    这么多年的乡里乡亲了,赵建国对王贵祥夫妇俩的性子心里也有个底, 对他们的变脸也不觉着奇怪。

    不就是想着如果自家女婿这次去村里头开个会,万一有几个知青考上了,那他家的这个大学生不就不如以前那么稀罕了嘛。

    可这考大学, 又不碍着谁的事儿。何况不仅能给齐弘阳赚个好名声, 还能给他实质的好处。

    作为齐弘阳插队的队长, 赵建国的评价对于齐弘阳在校内的思修成绩还是占着一定分量的。对于王贵祥夫妇的糊涂,赵建国只暗地里摇了摇头。

    好在家里面还有齐弘阳这么一个能顶事通透的,赵建国便只等着齐弘阳亲口的回答。

    余光扫过所谓的岳父岳母,齐弘阳眼底极快的掠过一道嘲讽。

    自以为是,还在那儿沾沾自喜自己的算盘打的啪啪响,以为没人知道他们的小聪明,殊不知别人早把他们的心思看的一清二楚。

    “当然可以,这是我的荣幸。”

    齐弘阳温和的笑道,

    “到时候时间安排好了,您跟我说一声,我一定好好准备。”

    “哎――女婿你――”

    王贵祥不满了,这女婿咋不听他的话呢。

    赵建国却是高兴的很,当下站起身连连道,

    “好,好,那我再去问问宋老师,随后尽快给你一个答复。”

    齐弘阳微笑着应是,起身相送。

    “嘿――你这小子,我跟你说话呢!我可是你岳丈!你这是想不敬长辈!”

    因为齐弘阳的屡次忽略,王贵祥不满的瞪了眼,顿时撸起袖子一副要动手的样子。

    齐弘阳冷冷的暼了他一眼,其中的阴寒不由得将王贵祥唬的一时怔在了原地。

    绕过一边不敢说话只缩着脖子的王玉兰,齐弘阳一把把女儿接过来,淡淡道,

    “跟我回屋。”

    王玉兰喏喏的看了一眼丈夫,又见刘艳不住的悄悄对自己挥手,连忙跟了上去。

    只留恼羞成怒的王贵祥在后头骂骂咧咧和不住劝着的刘艳。

    宋恒那边,不说赵建国这几年从来没说过批斗他,就是平时也对他屡有照抚,当然也就相当爽快的答应了。

    赵建国得了准信,真是走路脚下也生风,喜气洋洋的回家跟赵爱党一合计,就用村里树上绑着的大喇叭通知了全村。

    而且不仅是知青,有意向有意愿的也可以去听。

    这日一早,村里红薯地头前的一块空地处就站满了人,寒冷的冬风完全不能阻挡人们那颗火热的心,其中不少都是父母带上自家姑娘小子来的,就想趁着这机会让自家孩子沾沾两个大学生的福气,到时候也能给自家考个大学生回来。

    温向平本来就是想来听一听汲取些经验的,但苏玉秀和李红枝从听见喇叭里嚷嚷起,就一直欲言又止的看着他,温向平当真是哭笑不得,却又坏心的不肯跟苏玉秀说清楚自己的想法。

    谁让她总觉着他小心眼的。

    这样诡异的气氛持续了两天,连苏承祖最后也在饭桌上绷着一张脸说,

    “人弘阳和宋老师考上了大学是人家本事,可那也不代表没考上的就差了,看看咱们向平,那文章写的那么多人看呢,还挣那么多钱,比他俩不强么。”

    说到这儿,苏承祖突然话锋一转,

    “可人家身上也一定有比咱们强的地方,咱去听听人家讲的,他要是说着对,有道理,是咱之前想不通的地方,这听这一下咱不就能学习学习了么;他要是说着不对,咱不听就是了,也没啥损失,向平你说我这话说的对不对。”

    温向平哭笑不得。

    他知道,苏承祖不是嫌弃他没考上大学,也不是要强逼着他一定要考上大学。

    这年头,像大河村这种乡下能出一个大学生,那可真真是金子打的凤凰,不只是面子上有光彩,更重要的是,上大学的学费不用缴,反倒是国家每年还要出钱供学生们吃饭,就连将来的工作也有国家包分配,是实打实的吃穿不愁,金饭碗。

    可纵观当下,考生数量远远超过了招生数量,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第五大队二三十个知青里头能出两个大学生,不代表大学生就这么好当。

    要知道,第一到第四大队加起来也没出了两个大学生呢,当然,这也跟第五大队大队长赵建国为人良善厚道,处事正义,使得村中生活好过有关。但也不难看出,大学生是多么的难考。

    苏承祖并不是想给温向平压力,但既然温向平自己本身是知青,有一定的文化底子,又写的一手好文章,连那么大的杂志都能上,考上的把握不小。

    要是能考上,一家人的日子就要比现在好得多,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