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阅读 - 言情小说 - 云开见月明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4

分卷阅读34

    初只是心有不甘。”

    “你去找过他?”

    顾南望着远处的河面,云淡风轻道,“你知道我的性格,一个课题不彻底做完,就永远也开不了下一个。”

    ☆、第二十四章

    开车将张欣送去机场后,顾南回了她在勒内*迪卡尔大学的研究室。

    她的办公桌面正中,整齐的摆放着一叠信件。

    几乎每天都会收到这样的一叠信。有同行的学术交流信,有学生寄来的明信片,还有一些信用卡对账单,以及五花八门的一些广告DM单。在网络如此迅捷高效的今天,她也是来法国后才发现居然还有不少的人保持着纸质通信的习惯。

    顾南将这些信件丢进了桌子旁的收纳箱里。她暂时还不想拆看这些无聊的东西。她给自己倒了一杯水,然后走到窗边的书架上,取下了。

    那夜从阿克塞尔家出来后,她想起自己的一篇论文要做些修订,就直接来了办公室,顺手将这本书丢在办公桌上,被学生兼职的助理按照图书编码习惯放进了她的书架。而之后,她就将它连同它的主人阿克塞尔一起抛在了脑后。

    和所有的自传一样,在书的勒口上,印着麦克*史密斯的照片。这个抬臂支肘戴着眼镜的男人,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他摄影记者的特点,目光敏锐、气质干练。他微微翘起的唇角,让那张轮廓方正线条粗犷的脸,变得柔和而充满朝气……

    这张脸,有些熟悉。顾南突然惊觉。

    脑子里飞速闪过的记忆,令她突然心跳加速。她快速的翻动书页,找到刊登他个人简历的页面。

    1959年,出生于新泽西州纽华克市……

    1981年,毕业于罗格斯大学……

    1985年,在著名摄影师乔格*瑞恩推荐下,成为国家地理杂志摄影记者……

    ……

    1993年,中国喀斯特地貌景区武陵源、九寨沟、黄龙获颁世界遗产证书,麦克*史密斯被派往中国。工作结束后,在中国西南一带旅行的麦克*史密斯发现了神秘的原始族群纳依族,并深入其聚集地拉姆措考察了三个月……

    翻看书中关于拉姆措的一些记录图片时,一张麦克*史密斯和一位纳依族少女在苹果树下的合影让顾南瞪大了眼睛。照片下的脚注印着:麦克*史密斯和他的纳依族导游。

    年轻时候的麦克*史密斯,像极了她记忆中乌乐的脸。

    麦克*史密斯去中国的时间,和乌乐出生的年龄完全吻合!

    而乌乐的肤色比一般的纳依族人更白一些,偏向蜜色,五官立体深邃,这些特征,正是白种人与高原黄种人血缘融合缘故。

    几乎不用更多的确证,顾南就可以断定:麦克*史密斯就是乌乐的父亲!

    “这位美丽迷人的纳依族少女,是我一生中最难忘怀的女人。她的热情与甜美,几乎令我深陷拉姆措,难以离开。光阴荏苒,甚至在阔别了四分之一个世纪的今天,每当我回想起她,耳畔仍隐隐回荡着她百灵鸟般的歌声。”

    麦克*史密斯在去中国之前,就已和他在罗格斯大学一起念书的同学艾米丽*玛格丽特结婚了,他们先后养育了五个孩子。从书中那张全家福的照片上看,是典型的完美幸福的一家人。

    或许也正是这个原因,麦克*史密斯在提及乌乐的母亲时,只有这一段含含糊糊的话。

    在那张苹果树下的合影里,穿着五色绣花短衫和百褶裙的乌乐的母亲非常美丽,她望着镜头,露齿而笑,眉梢眼角都是掩不住的爱意和甜蜜。

    毫无疑问,她爱着麦克*史密斯。而最终,她为这份爱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看着书中乌乐的父亲和母亲,顾南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甚至,她突然有了一种被宿命安排的感觉。

    七年前,正是麦克*史密斯的文章吸引了她,促成了她去拉姆措的那次考察并认识了乌乐,而最终,她漂洋过海辗转数年,又意外的替乌乐找到了他的父亲。

    她出国读博,旅居法国,乃至认识阿克塞尔,这一切的一切,仿佛都只是完成这个注定的使命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顾南很想马上把这个重大的发现告诉乌乐,可时隔七年,她已没有办法联系到他。

    望着书页愣怔许久,她弯腰打开了书桌最下层的抽屉,从里面取出了一个式样已经落伍的移动硬盘。那里面,装着她去拉姆措考察的全部数据资料。

    她决定将里面乌乐一家的照片,通过邮件发给麦克*史密斯。

    打开电脑,接入移动硬盘,双击开那个文件夹后,顾南的思绪再次随着一张张图片回到了拉姆措。

    初入拉姆措时的欣喜,与纳依族人接触后渐渐产生的隐忧,有乌乐一路同行的那些日子……若干淹埋在记忆深处的情绪开始沉渣泛起。

    直到翻到她与乌乐婚礼那天的照片,她才发现,原来她一直不太愿意翻看这些照片,拒绝再次返回拉姆措考察,并不是因萨伯和奶奶要强留自己而产生了恐惧,而是害怕再次面对她与他的这桩婚事!

    多么荒唐,一个做族群文化研究的人类学学者,居然偏离了研究者应该坚持的客观独立视角,与研究对象形成了“婚姻”这种社会关系!

    去年在美国的一次学术年会上,她与斯蒂文*郝瑞再次会面。在谈到研究者视角时,斯蒂文*郝瑞提出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很可能会与被研究对象成为朋友,这是人之常情,研究的角度或许会从客观向主观转移,但这在族群分析中并非是坏事。那以后,她对此才略感释怀。

    给麦克*史密斯发去了电子邮件后,顾南想起了收纳箱里那一堆等待处理的纸质信件。

    她取出来一一拆看,大多数的信件都是无关紧要的告知,瞄一眼就扔进了废纸篓。就在这些信件的最下面,她拆开了一封学术会议邀请函。打开这张赭色的请柬后,她犹豫了许久。

    这是一个研讨纳依族文化变迁的学术会议,下个月将在法国东南部的阿尔勒举办,邀请她去作大会主持。

    顾南作为国际上最早参与纳依族文化研究的人类学学者,可以说引发了最近几年的纳依族文化热,她受邀去国际大会作交流,已经司空见惯,但邀请她做大会主持,却还是头一次。

    主持国际学术会议,是对一个人在这个领域取得成绩的最高认可。顾南并不觉得自己目前的学术成就能够担得起这个主持。出国这些年,她已经将自己的研究方向转移到了对欧洲难民潮引发的社会问题的关注,她与纳依族文化的联系,仅仅是在别人论文或著述的参考文献里被反复引用罢了。

    纳依族文化变迁。顾南再次看着这次会议的主题。时隔这么多年,她确实也想看看这个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