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阅读 - 耽美小说 - 堪舆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01

分卷阅读101

    在这时间点上,很多趋势开始抬头,很多事情开始发生。

    比如,这部在很多人眼中完全突破过去刻板模式的古装剧的火爆。

    比如,马铃薯网正式上线,开始改变国内观众的收视习惯,为后面视频网站的大行其道奠定基础。

    比如网络开始崛起,开始挑战传统媒体控制的舆论战场。

    比如80后的年轻人开始主导收视的主体……等等

    改变是一点点发生的,而这些在火爆的当下,就已经出现端倪。

    那几位批评低俗,国人喜欢这种剧集是劣根性使然的“专家”、“教授”、“文化学者”,其实很多几乎连这部剧都没看过,这其中有一两位报纸约稿的教授,平时工作繁忙,跑项目走关系评职称之类,都是很耗精神的,仗着自己知名大学教授的头衔,有纸媒约稿,随便写写文章,赚点儿额外的外快,何乐而不为。

    报纸杂志约稿有时会提一些主题,比如现下火爆的就是这些纸媒会提的主题之一,作为知名大学的教授,去评论一部古装情景喜剧,当然不能低俗的从影评人的角度来评论,当然要更有高度,更有深度,不然如何体现的出自己知名大学教授的深度呢?

    然后很自然的,这几位知名的教授、砖家……哦,不……是专家,就很惯性的延续了五四以来文人一贯的批评态度,接着的火热,借题发挥,大谈国民劣根性。

    瞧,这才是知名大学教授的水准,多有深度啊,向着鲁迅先生看齐呢。

    不过,鲁迅先生的杂文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目睹的是真正的正在发生的社会现实,写的是针对要害的真讽刺真批命。

    而这些教授、专家,拿的是真稿费,赚的是钞票。

    在传统的舆论战场上,更加年长一些的媒体人,对于学者的尊敬和潜意识的高看,在这个时间点上还是存在的,但是对于更年轻一代的人,他们从小读书上学一路奋斗到高中大学,以前那个年代,只要识字,初中生都能算知识分子了,而现在,读到大学也只是一个通才教育下普通老百姓。

    教育普及了,全社会的普遍知识水准升高了,那么即使是所谓的知名大学的教授,没有真正能服人的专业,过人的两把刷子,跑了再多的项目,拼了再多的职称,也未见得能在这舆论已经不完全被传统的体制内媒体把持的年代讨得便宜。

    所谓皇帝的新衣,却是越是“孩童”越能轻易戳破。

    而现在,的粉丝们,就正在做着戳破皇帝的新衣的“工作”,看到有人骂低俗,立刻掳袖子上场,把里面有一集的内容拿出来做反驳,那一集的大概剧情是:

    在青玉堂快报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江湖人知道并且购买的时候,一天,周渺渺给大家做了酒酿圆子,而作为一点儿酒不能沾、沾就必然醉的青玉堂负责雕版一刷的伙计唐板板,周渺渺特意吩咐他,要他做完工作再吃酒酿圆子,结果因为工作不认真被百晓籍哲骂了一顿的唐板板心中不忿,赌气吃了,然后醉了,然后睡着了。

    第二天醒来,发现活还没干完的唐板板吓了一跳,然后以他唐门玄孙出身精妙无比的机技艺迅速的完成了昨天拖欠的工作,在快报刊印之前完成了韩钱送来文字的排版印刷。

    唐板板很是为自己的聪明能干骄傲得意,但是很不幸,因为他太过匆忙的抢进度,漏了一道工序——刊印前的最后一遍校对。

    然后很不幸的,在上一集百晓籍哲和沈贵非抽丝拨茧查出来的一个案件——飘萍剑派掌门杀人真相案,被唐板板一不小心,排成了飘絮剑派掌门杀人案真相。

    而更不幸的是,江湖中不仅仅又有一个飘萍剑派,还真的有一个飘絮剑派,最后,这个无辜的飘絮剑派背了黑锅。

    这一集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故事,里面好包含了唐板板为了怕百晓籍哲骂自己扣工资,暗中借了青玉堂对面冯晓秋饰演的胭脂裁缝铺的的老板娘钱,意图贿赂飘絮剑派掌门把这事儿咽下去的插曲,沈贵非去闺蜜冯晓秋的店铺里裁新衣顺便买新缎子,得知唐板板行为后起疑,回去和周渺渺和韩钱询问唐板板近况,周渺渺受了唐板板拜托不愿意背后打小报告,没说实话,韩钱拿来唐板板的钱把新出刊的错字的改了才塞给沈贵非,间接帮唐板板隐瞒真相。

    最后飘萍剑派、被飘萍剑派杀害的受害者的家人、飘絮剑派的掌门一堆人堵在青玉堂门口械斗,百晓籍哲因为外出受报款兼与外地的一些商家谈青玉堂的一些拓展性业务,没在家,只留下了沈贵非看家,沈贵非又因为被周渺渺哄了下,韩钱出手帮唐板板掩盖,没及时察觉到问题所在,等最新一期的青玉堂快报刊印出来广为散发后,他再想弥补也来不及了。

    这件事情,到最后还是赶回来的百晓籍哲回来想办法善后的,道歉,赔钱,重新刊印,期间各种曲折,此处不必细表。

    的粉丝主要是拿其中百晓籍哲的几句话来反驳那几位教授此剧低俗的批命:

    百晓籍哲在事后教育唐板板时说:“手握刀笔的人,常常是杀人不见血的,要记得你的一个疏漏致使错误的信息传播出去,可能让无辜的人承受名誉、精神、钱财,更有甚者是生命的损失,我要求你用心工作,威胁扣你薪水,这都是小事,最终你要明白你工作的意义是什么,要明白你自己的责任是什么。”

    “做我们这一行的,我们所写的每一个字,都要在有充分调查的前提下才能下笔,我们坚持的第一原则是真实,第二原则是真实,第三、第四原则还是真实。”这是百晓籍哲对于此次唐板板工作失误的最终训导。

    其实有脑袋的人都不难看出,百晓籍哲说的这番话是隐喻着媒体人应当遵守的原则,的粉丝拿着这几条去批驳那几个教授,其中有粉丝考证出,百晓籍哲说的关于“真实”的那段话是化用国外某个著名新闻工作者说的新闻理论奠基性的名言。

    “原来呼吁倡导谨慎考证事实,坚持说真话说实话的戏剧是低俗的,喜欢这样价值观的人是有劣根性的,那么提笔喷粪,写的全是屁话就是高雅的了?呵呵,那我明白这几位大教授眼里的高雅是什么了。”

    “他们到底有没有好好把这剧看一下啊,还是说就是凭感觉就这么踩人。”

    “不踩人,不出来恶心人找一下存在感,哪里能显示出他们的高深莫测呢。”

    “明明那句话是引用自己外国的啊,外国的新闻人都奉为圭臬,为什么还能扯到国人的劣根性,低俗之类的,还是他们根本就没看剧就胡说八大乱骂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