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阅读 - 言情小说 - 小先生请赐教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43

分卷阅读143

    这样一个娘家,这样一个侄子!”

    她哭得梨花带雨,七娘身为女子,见着也不免多心疼几分。

    七娘拍了拍她的背,替她顺气,只道:

    “菱儿莫哭。这都不与你相干。便是顾姨娘,也不过只是生了你。你是谢家的女儿啊,你的母家可是汴京朱氏。”

    谢菱点点头,依旧满脸自责:

    “只是,此番累及七姐姐,也不知婆婆与母亲,是否会怪我。”

    “不会的,菱儿想什么呢?”七娘直摇头,又替她拭泪,“用三郎的话说,那不过是个泼皮无赖,放在谁家不糟心。可别为着这个跟自己过不去啊!”

    “七姐姐说的是,”谢菱终于止住了落泪,“姨娘有那样的娘家,本就无可奈何。如今姨娘去了,他还偏赖上咱们家,真是个无赖!”

    “既知是无赖,也就别再难过了。”七娘劝道。

    送走谢菱,七娘只点上一盏豆灯,倚在窗边。

    窗明几净,月色俨然,真是好美的秋日啊!偏偏又有这么些烦心事。

    她回府不过月余,先是知晓朱夫人被夺了管家之权,如今又来了个讹人的无赖,怎会有这样多的事呢?

    到底还是太学好。读读书,论论道,日子也就这般过了。若哪日论出个所以然,还能治国平天下,名垂青史。

    初时,她还嫌太学无趣,如今瞧来,倒是愿留在太学,做个娘里娘气的小祁莨。

    思及太学,也不知酿哥哥此刻在做些什么,应是写孙夫子留下的功课吧?孙夫子那个“老顽固”,亦是位有趣之人呢!

    七娘这般思忆着,竟也沉沉睡去。

    次日一早,五郎与绍玉便结伴而来,还带着何斓,只向七娘描述着昨日的义举。

    “你是没见着,”五郎笑得前仰后合,“那厮被揍得鼻青脸肿,一味地求饶,只道再也不敢了。”

    “是了是了,”绍玉亦憋笑道,“那厮……”

    不带他说完,却见朱夫人身边的金玲直闯了进来。

    她冷面冷口,只正色道:

    “大夫人请二位小郎君至正堂过话。”

    “二位?”绍玉不解。

    “是,”金玲道,“王夫人亦来了。”

    屋中之人面面相觑,不就打了人么?何至于这等劳师动众?

    金玲瞥他们一眼,这些个孩子!

    她只道:

    “顾显死了。”

    ☆、第一百四十六章 摸鱼儿4

    屋中四人一时不及反应。不过是打了一顿,临走时还求饶呢!怎么死了?

    二位小娘子只吓得不敢言语。从前再怎么闹,总不会摊上人命,那叫惹事。若真如金玲所言,便是惹祸!

    惹祸,事情就大了!

    绍玉仔细将昨日的经过回忆一番,并无不妥。

    他遂问:

    “敢问金玲姐姐,那顾显,是如何死的?”

    金玲轻声冷笑:

    “王小郎君还问呢?留着精神,与夫人们解释吧。”

    只见二位小郎君不肯就走,屋中四人正相互使着眼色。

    金玲方道:

    “怎么,何娘子与七娘子亦想去凑个热闹?”

    她们只愣愣地摇摇头。

    金玲又道:

    “外院已有十来位家院候着。小郎君们若执意不走,就别怪他们惊扰小娘子了?”

    绍玉与五郎相视一眼,只得跟着金玲去。

    “润郎!”何斓弱声唤道,满面的提心吊胆。

    五郎回头,朝他露齿一笑:

    “我与母亲说清楚便回来。你们可别散,我还要说书呢!”

    他嘴上虽硬,心中却已打起鼓来。莫不是真打死了人?

    绍玉只看了七娘一眼,也不说什么,二人遂跟着金玲去了。

    方至堂上,只见谢诜、朱夫人,并同王大人夫妇皆在。

    四位大家长端然而坐,俨然四尊不可抗衡的佛像,直压得五郎与绍玉心慌。

    这也罢了,只是客座的方位还有一人,约莫四五十的年纪,也不知在何处见过。他神情温和,倒比谢诜他们可亲些。

    五郎额上已开始冒汗,他抬眼偷瞧谢诜,又匆匆低下头去。

    谢诜捋了捋胡须,声音低得如一声闷雷:

    “说说吧,昨日的事。”

    二人面面相觑,五郎只道:

    “昨日,揍了顾显一顿。”

    王大人亦审视他们一番,又问:

    “三郎,你说呢?”

    绍玉缓了缓气息,强撑着面不改色,方道:

    “五郎所言不虚。听闻,是死人了?”

    王大人一声冷哼,倒是王夫人坐不住了。

    她忙道:

    “你们快快从实说来,一条人命,岂是好混过的?”

    “母亲,”绍玉作揖道,“我们确是打了人,却并不曾取人性命。”

    “那人为何死了!”王大人怒道,“年纪轻轻,下手没个轻重,不少人看着你们出的手!”

    绍玉心下跳得极快,却依旧稳住神情:

    “我们临走时,清清楚楚听他连声求饶。若是将死之人,岂会如此?”

    王大人脾气上来,直要上手打他。

    客座中的中年男子忙趋步上前,拦道:

    “大人且慢。二位小郎君,你们打人之时,可见他有醉态?”

    二人回忆了半晌,皆摇了摇头。

    四位家长相互看了看,一时放下心来。

    那人又道:

    “仵作验过,说死者生前饮过烈酒。若非你们打死的,那必是有旁人出手。或是仇家,见着他醉态如此,一时起了心。”

    王夫人亦附和:

    “正是呢!可怜两个孩子,被这等冤枉。”

    谢诜只看向客座上的中年男子,笑道:

    “邓少尹,事情已然清楚了。至于真凶,便要靠你们了。”

    原来,那人便是开封少尹邓大人。

    今晨接到报案,说街边见着一具新尸,一看是顾显,不少人都道出了绍玉与五郎当街殴打之事。

    按律,本当直接提人审问。只是,此事到底事关王、谢二府的小郎君,蔡府尹便着邓少尹亲自跑一趟。

    邓少尹只作揖赔笑道:

    “下官也是职责所在,不得不例行公事。倒是打扰了二位大人,也叫小郎君们受惊了。”

    王大人只笑道:

    “为朝廷办事,自当尽责。邓少尹不必自责。”

    说罢,二位大人便亲自送了邓少尹去。

    一时,夫人们心疼小儿,忙拥上去上下打量。

    朱夫人看了看五郎,只低声道:

    “人已走了,你们说实话,适才没哄人?”

    谢诜一走,五郎倒不怕了。

    他只正色道:

    “母亲,这点分寸,五郎还是知晓的!”

    “谢婶婶,”绍玉亦道,“我们不过是为七娘与五嫂出口气,何至于杀人?”

    他们所言不无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