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阅读 - 言情小说 - 我有特殊的宅斗技巧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25

分卷阅读125

    ……也算不清是不是上元节那晚怀上的。

    这回宋如锦的心态平和了许多,心底也是期待多于忐忑。

    徐牧之仍然像先前一样,事无巨细地照顾她,唯恐她哪里不舒坦。外头的应酬都推了个干净,恨不能时刻与宋如锦腻在一起。

    三夫人便笑着同靖西王妃说起了这回事,道是:“都成婚三年了,倒比新婚的时候还要如胶似漆。”

    靖西王妃笑眯眯道:“这样才好呢——夫妻恩爱和顺,日子就能和和美美地过下去,多少人家羡慕都羡慕不来呢!”

    三夫人点头称是。

    她心底也是羡慕的。三老爷待她不差,但远远不比徐牧之待宋如锦那般殷勤体贴。听说宋如锦前几天突然想吃葡萄,徐牧之便把葡萄挨个儿剥了皮喂给她吃——就是这样的小意温柔,当成心肝一样呵护爱重。

    三夫人又笑道:“儿孙自有儿孙福。”

    第92章 番外二:岁月静好

    用过晚膳, 天色便昏黄了许多。天际一轮红日掩在重重宫阙之后,夕阳的余晖缓慢地铺散开来, 煌煌胜锦。

    几个宫女举着蜡烛, 将凤仪宫内的纱灯挨个儿点亮。宋如慧见了,便道:“这会儿天还没黑呢, 也不必急着掌灯。”

    宫女们垂首应“是”, 正打算将灯火灭了,梁宣便阔步走了过来, 道:“怎么连蜡烛都舍不得点?你是一国之母,不必这么俭省。”

    宫女们匆匆俯身行礼, 都有些茫然无措, 也不知道该听谁的。

    宋如慧道:“画戟朱楼映晚霞——这会儿晚霞正好, 何必再添烛光?”

    梁宣就问:“你喜欢看晚霞?”

    宋如慧不觉想起以往待字闺中的光景,那时她常常和宋如锦一起蹴秋千,傍晚云霞漫天, 五色霞光变幻,如同仙娥的彩衣。秋千高高地荡起, 她离天空那么近,仿佛一伸手就能扯下一片华美仙衣。

    现如今身在深深宫闱,晚霞依旧布满天际, 却遥远了许多,再不似当年那般触手可及了。

    宋如慧便轻轻摇了摇头——深宫高墙之内的晚霞,实在没什么可看的。

    梁宣瞧着宋如慧眼中微微展露的怅惘怀恋之色,不动声色地皱起了眉。他真的不喜欢在宋如慧脸上看到任何回忆追念的神色, 那些她埋藏在心底的、时刻惦念而追思的往事,全都没有他的参与。他娶她入宫,就像一个野蛮的侵略者,强行将她从静好的岁月里抽离出来……但事实上,她是不能同过往一刀两断的。

    若她眼里心里时刻只有他一人就好了。

    “你分明喜欢……”梁宣正说着,殿门外便有人传报:“娘娘,太子殿下来了。”

    于是梁宣还没来得及把话说完,太子便三步并作两步地小跑进来,腰上小巧的佩玉前后晃动,身后跟着一群紧张惶恐的宫人。宫人们看见梁宣,立时一惊,齐刷刷地跪下请罪。

    ——太子冲撞圣驾,圣上只会怪责他们这些服侍的人,总不会治太子的罪。

    这时太子也看见了梁宣,兴高采烈的神色顿时褪了一半,低着头行礼,道:“父皇。”

    然后又往宋如慧的方向挪了两步,抬起头,眼睛变得亮晶晶的,两颊也堆起了笑意,唤道:“母后。”

    ……为什么一看见宋如慧就满脸带笑,一看见他就那么苦大仇深啊!梁宣又皱了皱眉。

    宋如慧见梁宣沉着脸,一直不说话,便唤太子上前,柔声问他:“怎么来得这么匆忙?一点儿规矩都没有。”

    而后又睇着地上跪了一片的宫人,道:“你们怎么伺候的?”

    领头的宫人一边叩首一边解释:“不知圣驾在此……”

    宋如慧打断他:“再有下回,决不轻饶。”

    她先把大家教训一顿,梁宣反倒不好再说怪责的话、治这些宫人的罪了。

    梁宣知道,她一定是见他脸色不好看,怕他拿宫人们出气,才这么做的。

    她还是很了解他的……这么多年同食同寝的生活,终究还是在她的世界烙下了他的印记。

    太子从怀里掏出一枚草编的蜻蜓,双手举到宋如慧的眼前,道:“这是君阳亲手编的,想快点拿给母后看。一时有些失仪……”他偷偷往梁宣那儿瞄了一眼,“还请父皇、母后不要怪罪。”

    宋如慧侧首望着梁宣,道:“孩童天性,自然不必怪罪。”

    梁宣无可无不可地点点头。

    是夜临睡前,梁宣随口说了句:“君阳同你倒是亲昵。”

    ……言下之意就是同他不够亲昵了。宋如慧笑道:“陛下平日总是挑君阳的错处,他见了陛下难免拘谨。”

    梁宣仔细想了想,似乎确实如此。但凡太子言行有失,便要被他拎到跟前耳提面命一番。

    其实梁宣并不知道怎么当一个好父皇。

    他同母亲生了一样的眉眼,先帝一见到他就会想起孝贞仁皇后,所以很少召见他,反而对继后所出的平王呵护有加。

    梁宣一直觉得,先帝不喜欢他,且不看重他,他只是占着“嫡长”的名头才好端端地坐在储君之位。

    先帝驾崩前的许多个日夜,他都寝食难安,总觉得头顶悬着一把刀,半夜惊醒更是寻常——毕竟赐死太子改立他人的旧例,前朝本朝都曾有过。

    梁宣本心是想好好教养君阳的……即便这个孩子占去了宋如慧太多的心神。

    他原以为,不让君阳担惊受怕、教他是非对错,就足够了——比他的父皇不知好了多少倍。

    宋如慧又道:“君阳也到了进学的年纪,陛下心里可有合适的太傅人选?”

    梁宣微一点头,说:“还要好好挑一挑。既然要选太傅,君阳便不能再住凤仪宫了。”总不能让太傅出入中宫教导太子。

    宋如慧愣了一下,后知后觉地说道:“那……就迁去东宫吧。”

    她心里略有些舍不得,但除了君阳,她膝下还有一个皇子一个公主,有时候三个孩子一起闹腾,她也十分疲于应付。

    趁此机会让君阳迁宫别居,倒是恰逢其会。

    梁宣微不可察地笑了一下——好几年前,他就想让君阳搬去东宫了。

    宋如慧说:“这几日先命人把东宫打扫一遍,等太傅的人选定下来了,再搬走也不迟。”

    梁宣点了点头。

    虽说他希望君阳赶紧搬走,但相看太傅的时候,还是着意精挑细选,不曾潦草对待。

    朝中有个名唤贺兰明的青年才俊,是苏州府人士,先时连中三元,很是才华横溢、文采飞扬。

    他的命途也颇为传奇,据说一出生就得了痴症,直到十三岁那年才被王太医治好了。而后便像开了窍一般,写得一手锦绣文章,人人都要赞一句大器晚成。

    ——却也算不得“晚成”,贺兰明在金銮殿被钦点为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