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阅读 - 耽美小说 - 宋隐在末世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42

分卷阅读142

    是在装神弄鬼,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还是选择遥控比较省事。

    许凌风进来后发现他已经收功,连忙关切的问:“小隐怎么样?累不累?”

    “没有想象中那么累。”宋隐摇头,随即切入正题,“十二个已经变异的人中有十一个可以修行,其他人中也有五个。今天总共才二十七个人,就有十六个可以修行。”

    宋隐看向许凌风的眼睛晶亮晶亮的,哪有半点年过三十的样子。许凌风兴奋地大叫一声,冲过来抱着他一连在地上滚了好几圈,更没有半分潇洒公子的样子。

    许公子紧跟着跳起来,挥了两下拳,搓起手掌:“太棒了,想不到比率会有这么高!”

    “这些人的资质都不错,不过有几个经脉有些损伤,需要先麻烦柯叔给他们治疗,应该不太困难。而且就算那些不能修行的,我估计全都会变异。”

    许凌风终于冷静下来,叹口气,坐下来客观评价:“也就他们这批人吧,本来就是精英中的精英……其他人的比率不可能有这么高。如果能够达到他们的一半,不,只要有三分一,我都非常满意了!”

    宋隐看他坐那儿就不动了,很诧异:“你不马上告诉他们?”

    “为什么要马上告诉他们?切,明天再说吧。那帮孙子……你是没有看见,刚看到我的时候,他们一个个的小眼神,就好像我是骗子神棍一样……今天晚上就让他们提心吊胆过一晚,也给我出出气。”

    宋隐愣神半秒,其后捶地大笑。

    许凌风看着他开心的样子,突然觉得一切都值了——管委会离了他一样运转良好,他许凌风并不是不可替换。只有面前的这个男人,没有了他,还能这样开怀大笑吗?

    第94章 收获

    感觉几乎是刚刚才安顿下来,生活还没有完全走入正轨,收获季节到了。

    对于农民来说,收获季节是一个让人忙到死却也让人开心到死的季节,但是今年,很多人心里都在打鼓,红薯跟稻谷麦子不一样,它是埋在土里的,不到挖开泥土的那一天,没人知道收成会怎么样。

    比起其他人,蒋文辉尤其担心——他家没人种过田,什么都不懂,就算有农技指导,对自家田里的收成他也没什么信心。更何况他一家四口,老的老,小的小,连一个货真价实的壮劳力都没有,就凭他跟妻子的细胳膊细腿,真的能从土里刨食?

    蒋文辉能够来到李拐子村,完全得益于他有一个非常睿智的丈母娘——闲阳出现怪兽之后,很多人都被吓破了胆,他家丈母娘却凭借着良好的人际打听到了很多细节,果断搬家到宋隐楼下。那个时候他们当然不知道仙师什么的,丈母娘的理由其实很简单:动物都是有地盘意识的,怪兽既然在那栋楼呆了那么久,肯定留有气味,至少在最近一段时间,那里是安全的。于是,他跟宋隐成了邻居,因此结识了齐夏和柯源,后来一起撤到雾城,再后来又一起搬往江安,就此成为朋友。

    他们搬到江安的时间比较早,他和老婆刘爽都找到了工作。刘爽以前在超市当主管,在江安却只能当个小小的收银员,但他运气好,成了同一家超市的采买,算是一个比较吃香的职位。蓓蓓的外婆则在家里给人看小孩,一家子在江安的日子过的紧紧巴巴,但至少不用为衣食发愁,甚至还因为下手够早,贷款在五环上买了一个小套二。

    听说宋隐要搬来这里,两口子立即卖房辞职跟了过来,甚至都没怎么犹豫——江安早已经人满为患,气候又一年比一年激端,继续恶化下去,老百姓还能支撑多久?像他们这样的家庭只怕是最先受到波及的。而能够独自走出闲阳,宋隐和许凌风的能力不容置疑,跟着他们至少还有一线生机。

    但这一线生机,也是要靠自己努力去打拼的。

    所以分土地的时候,他家要了三亩半的牧草田和三亩农田,总共七亩半土地,只把两亩农田租了出去,剩下一亩农田还有三亩半牧草田全都留给自家人练手。牧草还好,一个星期花上一天时间就差不多了,但那亩红薯田可把一家子折腾坏了,除草、浇水、施肥……就算所谓的农闲时期,事情一样不少,尤其他们没经验还没力气,连年近六旬的丈母娘都经常下田帮忙,好不容易才熬到收获这一天。

    其实聚居地像他们这样的人家不算少,家里没有真正的壮劳力,又从来没有种过田,区别在于那些人家大都家资丰厚随身带了大量物资,就算什么都不干也可以吃上一两年,但他家不行,半年没有进项就要断粮。所以,这一亩红薯田的收获尤其重要。

    ——

    从十月一日起,大屋那边的幼儿园延长开放时间,早晨六点把孩子送过去,晚上八点半才需要接回家,为此专门雇佣了两个临时保育员。同时学校也放了农忙假,孩子们一大早就跟着家里人下了田。

    田里已经是光秃秃一片,红薯藤早在两天前就已经收割完毕卖给管委会做饲料去了。这个时候站到大屋屋顶上,就会看到三五成群的人们稀稀疏疏地分布在光秃秃的农田里,大人走在前面,一锄头一锄头地挖红薯,半大的孩子跟在他们身后拾起挖出来的红薯,抖落泥土后放入箩筐,收满一筐立即抬到路边。如果是七八岁的小孩子,力气太小干不了重活,就会去捡漏,翻拣被大人们遗漏在田里的细小红薯,每找到一个就大呼小叫的,就像捡到了金银财宝一样……这活看上去不难,但一干几个小时也是非常要命的。

    蒋蓓蓓跟顶顶一般大,这会儿还在幼儿园呢,蒋家里没有帮得上忙的半大孩子,于是变成蒋文辉和刘爽在前面挖,丈母娘跟在后面捡,装满一筐就倒在路边,呆会儿蒋文辉想办法弄回去——经过两个多月的肩挑背磨,两口子都学会了用扁担,就是不能装太多东西,装太多挑不动,这个是天生的,急不来。所以,运送几百斤红薯还是要另外想办法,如果不想被累到半死的话。

    十一点钟丈母娘回家,十一点半给他们送来午饭——馒头夹午餐肉还有一大罐绿豆汤,都是昨天晚上做好放到冰箱里的。这时候大家都由衷地感谢家里的小冰箱,幸好他们有太阳能还有沼气池,至少晚上有电灯,夏天还能用上电冰箱。

    吃完饭丈母娘拎着食篮回家去了,下午气温会升到30度,她年纪大了,两口子都不让她再过来。

    夫妻俩坐在树荫下休息,看着隔壁田里欢笑打闹的一群人,再看看他们田边堆的老高的红薯堆,相顾无言——那是李霞家里的田,一个上午已经收完四亩地,他们却连半亩都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