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阅读 - 言情小说 - 女学霸在古代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541

分卷阅读541

    字比起秦喆的字来也不差,甚至能与明苍大师的字比肩了,且风格迥异。从内心来说,他更喜欢眼前的字。

    他不由将目光移到试卷写名字的地方,上面写着“赵如熙”三个字。

    他惊讶得差点叫出声来。

    这位赵如熙赵知微他知道,这位以才华出名的女子最近可是风头极盛。厉鸿宾即便公事繁忙,从不知道京城八卦,也知道枯木先生这位高徒的事迹。

    如果赵如熙只是在绘画上有成就,那倒也罢了。女子在这方面有才华的人也不是没有,庆阳县主就是其中一个。朝中大臣们尽管觉得这女娃子不错,却也不会有多佩服。

    书画,毕竟属于才艺,与治国和政治无关,于他们而言只是小道。

    可赵如熙在科举考试上敢于真刀真木仓地跟男人拼,而且还以解元、会试第二名的成绩傲视于众位考生之上。朝中原先并不把她看在眼里的大臣们,也慢慢地关注到她,并且开始正视她,尊重她,把她放在了跟他们同等的位置上。

    如果是别的比试,他们可能还会以为有内幕。可科举考试是最公平、公正的比试,对于赵如熙的成绩,谁也不能再否认。她站在了跟所有男考生同一起跑线上,她还取得了成功。这异于一般女子的勇气,这比所有男子都出色的才华,获得这些也曾经寒窗苦读、知道科举之路有多艰辛的大臣们的尊重。

    现在,看到眼前这漂亮的书法,以及一气呵成、有着气吞山河之势、跟赵知微的山水画气势如出一辙的文章,厉鸿宾不禁想站起来拍案叫绝,叫大家都来一起欣赏这样的书法与文章。

    可惜不能。

    他只得强压下心头的激动,仔仔细细地看起文章来。待看完后,他又想一拍案几高声叫好了。

    这文章,真的写得太好了。

    厉鸿宾的爹,出身寒门;而到了厉鸿宾这一代,已成了官二代。他自己现在也五十几岁了,儿子、孙子也算是出身官宦世家、书香门第,对于世家贵族与寒门之间的矛盾,他们家再有体会不过。

    所以他既不赞成把世家贵族一刀切,完全扶持寒门子;也不赞成放任世家贵族、让他们的权柄太大,侵占国家和百姓利益。这其中如何平衡,是一门很深的帝王学问。

    而赵如熙在文章里就阐述了这个问题。

    大概是顾忌忌讳问题,她用的都是历史上的例子,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利用大量的数据及史实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而她的观点,跟厉鸿宾不谋而合。

    将赵如熙的三篇文章看完,厉鸿宾心潮澎湃,画圈与写评语的笔尖都有微微的颤动。他在评语里,给了赵如熙这三篇文章极尽赞誉之辞。

    坐在他旁边的吴怀寺早已把手里的文章看完并点评过了。见得厉鸿宾将笔架到了笔架上,看样子已把手里的文章评完了,他便将自己手里的文章递过来,要跟厉鸿宾换一篇来批阅。

    厉鸿宾心里一乐,接过他递过来的文章,并把手里的递过去,然后佯装看文章,用余光看着吴怀寺,想看看他看到自家小师妹的文章和书法时是个什么反应。

    结果吴怀寺看着上面的字,眼眸里全是惊艳,显然也是被那一手宗师级别的书法给震住了。旋即他抬起眼来,看向写名字的地方,继而神色一愣,显然没想到这竟然是小师妹的字。

    他又看看文章,再看看名字,然后转过头来,似乎在向厉鸿宾求证。

    厉鸿宾担心别人说他们徇私,尤其是吴怀寺跟赵如熙的关系匪浅。他是佩服赵如熙的,跟吴怀寺的关系也很好,并不想给他们惹麻烦。他朝吴怀寺点点头,快速地竖了个大拇指,旋即就低下头来看自己手里的文章,不再朝吴怀寺那边张望。

    不过隔了一会儿,他还是忍不住抬起头来看向吴怀寺,便见吴怀寺对着那张试卷发了一会儿呆,这才敛了敛心神,读起文章来。

    厉鸿宾微微一笑,也敛了心神,看起文章来。

    虽说阅卷的人里,吴怀寺和康延年跟赵如熙的关系匪浅,但也有阅卷官跟别的考生有血缘关系、有意打压别人的;或者纯粹就是对赵如熙这个女考生有偏见的

    比如光禄寺卿申文涌,他今年有六十五岁了,跟康时霖有些矛盾,且思想十分古板,非常看不惯赵如熙,觉得一个女子不好好在家里相夫教子,非得跑到这里来显摆自己的聪明才智,跟男人们一起争资源,十分地的不守妇道。

    要是照他的想法,必然要给赵如熙打个最低分,还要写上一堆不好的评语,才能让他老人家心情舒畅。

    第608章 书法宗师

    可是大家的评语都要写在试卷上给其他大人传阅的,这十张试卷还要呈到皇上面前的给皇上批阅。大家稍微有点偏颇或是不公证评价,其他众位大人和皇上就能一眼看穿其隐藏在背后的恩怨与小心思。

    这样做,最后不光帮不了自家亲戚或晚辈,或打压不了某人,还会在皇上和众大臣面前落得个公私不分、挟私以报、心胸狭窄的恶劣印象。

    而且,在场的吴怀寺、康延年跟赵如熙关系匪浅,张常慎、齐虚谷对赵如熙多有维护,九个内阁有四个偏向她的。再加上皇上对赵知微的画技追捧之极,尚德长公主也不是个好惹的主儿,申文涌根本不敢在评语上显露自己那点重男轻女的小心思。

    他认认真真地了赵如熙的三篇文章,企图鸡蛋里挑骨头。只要找出毛病,他也不算是挟私以报了。他就不相信一个女娃子会了解国家政事,还能对此提出建议和主张,写出有深度的好文章来。

    可他看了半天,每一句话都要琢磨个两三遍,却发现实在找不出什么毛病。这三篇文章不光没有毛病,优点还很突出。

    最后,他不得不秉公打上了“甲甲”的评分,还得洋洋洒洒地写了几十个字的赞扬之辞。

    他觉得自己很是心累,急需再找一张比赵如熙写得更好的试卷来安慰安慰自己受伤的心灵。结果看了会元的文章,发现写得虽然也还不错,但只能说平分秋色,风格不同,并没办法明显实力碾压赵如熙。其他考生的文章则离他俩的差得挺远。

    他更加心累了。

    兵部尚书跟申文涌的关系不错,就坐在他旁边,一直在等他手上的试卷。

    这会儿见他终于把试卷看完,接过试卷时忍不住用打趣的语气道:“我说,什么文章需要你看这么久?老夫虽老眼昏花,但看文章的速度是你的两倍。我三张试卷都看完了,你这一张还没批阅完。申大人,你这速度不行啊。”

    虽然阅卷有规矩,但大家都是批阅这些试卷的老人了,气氛就不那么紧张。偶尔说一两句话,只要不涉及试卷和文章内容,都不打紧。

    申文涌面无表情地看了兵部尚书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