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阅读 - 言情小说 - 女学霸在古代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535

分卷阅读535

    元勋来时,好些人是不服他管的。有爵位又如何?有背景又如何?强龙压不过地头蛇。要是让赵元勋把权力揽了去,就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所以各房典吏明里暗里给赵元勋使绊子。

    后来给赵元勋使绊子的人被张顺一一收拾了一通,他们就老实了。

    赵元勋原先在五城兵马司,后来又去了大理寺呆了半年,并不是不懂人情世故的。张顺对他的维护,这些人对他的那点小心思,他都清清楚楚。

    不过人在官场,争权夺利是难免的。大家都和和乐乐、佛系谦让,那才不正常。

    这会儿人逢喜事,他也想跟同僚搞好关系,干脆借着这机会,所衙门里大大小小的官吏都请了,让大家晚上去家里喝酒。

    大家自然无不答应。

    “赵大人家里,你去过么?”有人问户房的典吏陈新。

    赵元勋除了判案,还管粮草,户房的老吏乌利坤在他新来乍到时想阴他一把,交接时在账目上做文章,愣是被赵元勋带来的账房周凡一眼看出来了,报到张顺面前。

    张顺直接把乌利坤撤了职,将陈新提了上来。

    陈新知道这位新通判大人能让知府大人这么巴结,绝对是个背景厉害的,对赵元勋鞍前马后的甚是殷勤,也是算是赵元勋来了之后向他示好的第一人。赵元勋平时对陈新也多有倚重,不熟悉的情况都叫他去询问。

    “不曾去过。”陈新摇头,“今天正好去见识见识。”

    其他人听了这话,都笑了笑,并不以为然。

    这位京城来的伯爷,听说是置了宅子,除了知府、同知两位大人,其他人都没去过。但看他的穿着打扮,也不是特别有钱的样子,想来买的宅子也不会有多大。

    江南多富商,离京到姑苏来定居的权贵也不少,他们这些府衙的人可不是没见过世面的。那些富商巴结讨好他们,请他们去吃饭,他们可见过不少的豪宅。对于赵伯爷的宅子,他们并没有多少期待。

    当天下衙,赵元勋的小厮来招呼,大家便一起出了衙门。

    “怎么去?我有马车,几位没乘马车来的要不要上我的车?”有人问道。

    陈新道:“不用乘马车,直接走过去也没多远,就在宁溪巷。”

    他虽没去过赵府,却是知道赵元勋住在哪里。

    “宁溪巷?”大家都诧异地看着陈新。

    作为官吏,大家对姑苏城熟得不能再熟。可知道宁溪巷是个什么地方。

    那里离最热闹的东安街只隔了一条街,是个闹中取静的地方。最重要的是那里条巷子极为宽敞,能并排行驶三辆马车;巷子里每一处宅子的占地都很大,住的都是江南顶尖的富商和权贵。

    大家嘴唇动了动,想问问赵元勋是不是真在那里置了宅子,还是租别的人,或是客居在那里,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现在大家跟陈新一样的想法,知道这位伯爷背景硬不能得罪,知府都巴结他。要是说出的话让赵伯爷听到,惹了他不快,落不得好。

    第601章 江南豪宅

    一行人安步当车,只走了半盏茶功夫,就进了宁溪巷,从巷口进去,沿着高高的朱红色围墙又走了一盏茶功夫,跟着赵元勋停在了一处大门前。

    朱红色的大门十分气派,黄铜做的门丁在夕阳的余辉下闪着金光。

    除了最前面的张顺几人,其他人都张大了嘴巴。

    陈新即便在来之前已经知道赵元勋住在宁溪巷了,但还是很吃惊。

    倒不是他没见过朱红大门,也没见过在大门上镶嵌的门丁。想想他们刚才走过的长长的、高高的围墙,心里就有一种窒息感。

    这宅子占地可真大啊。

    张顺见大家这吃惊的样子,不由感慨。

    想当初赵元勋初来乍到时,请他和同知携家眷赴宴,他们看到这宅子时,也跟这些同僚一样吃惊。

    他是寒门出身,就算做了十几年官,还跟着贪墨了一点银子,也不过是小有积蓄而已。想要买这样的宅子,需得倾尽所有。可饶是有银子,他又是姑苏府的知府,想买这样的宅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能住在这条巷子的,谁家不是有深厚底蕴的?便是富商,他们也都是皇商,跟京中权贵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不是他这么个根基极浅的知府能撼动的。想让他们搬出去,将他们的宅子买下,几乎不可能。

    他做这么多年的官,从县令到知府,基本住的是衙门附属的后宅;就算衙门太破,他们买宅子住,也都是一进或二进院子。

    想起那日妻儿看到这宅子,进到里面去跟个乡巴佬进城一样的表现,张顺心里就无比酸楚。

    寒门子弟,跟勋贵人家比,差的何止是底蕴?

    “张大人请,胡大人请,石大人请,诸位同僚请。”赵元勋一一招呼大家,作了个请的手势。

    “赵大人请。”

    “张大人请。”几位大人谦让着进了大门。

    进了大门,迎面而来的不是普通富贵人家的影壁,而是一座假山。假山后面是一个宽阔的拱门,影影绰绰能看到里面的是一个大池塘,以及距离较远的池塘对面的回廊。

    一行人跟着进了拱门,眼前就是一片开阔。

    池塘极宽,跟一个小湖似的,中间建有亭子,还有一个画舫。远处雕梁画栋,一派富贵景象。

    饶是去过许多富商家的知府衙门一众官吏,面对这样的宅子,都集体失声。

    太壕了。

    大家恍恍惚惚地跟着赵元勋从左边的回廊进去,走了足有一盏茶功夫,这才到了一个厅堂——这还只是前院的厅堂。到至后宅,又不知是怎样一副景象了。

    吏房的老吏丁富贵已经六十多岁了,打二十出头就在衙门里做小吏,一辈子经过的事、见过的世面不知凡几,为人也极稳重。

    他在厅堂里坐下,看着屋子里的黄花梨木家具和案几上的汝窑梅瓶,忍不住问赵元勋:“赵大人这宅子是祖上传下来的,还是新近才买的?”

    要不是大家今天哄起请客,而赵元勋也高兴,他都没打算把大家请到府上来做客。

    这宅子实在是太打眼,跟他想要的低调完全不搭边。

    他苦笑道:“是我女儿叫下人来买的,应该就这一年内买的吧。”

    当初闺女说她有一处宅子在这里,让他们来住,他们还以为是一般的三进院子。

    谁曾想到这里来一看,却是这种连江南权贵、富商都很少能住得上的园林式建筑,地段还这么好。他跟朱氏当即就吓了一跳。

    直到跟周春再三确认,他们才敢进门。进了门后,还是被里面的景致给震惊到了。

    周春说,这宅子是姑娘赚了钱后派人来买的。当时能买到,也是机缘巧合。

    至于怎样的机缘巧合法,周春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