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阅读 - 言情小说 - 女学霸在古代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466

分卷阅读466

    了一些给她,她很喜欢吃。后来还叫人偷偷买了不少。

    现在京城贵妇贵女们都兴起了吃罐头的时尚。要是办宴席没有几瓶罐头摆在桌上,都显得寒酸。

    赵知微不光是念书,庶务上也极厉害。

    这么想着,她就打定了主意,让管家把册子拿来,她打算好好地挑选一下,看看送哪处庄子最合适。

    皇宫里,谨妃正拿着银叉叉着罐头里的黄桃往嘴里送,一面懒洋洋地问道:“今天是乡试放榜的日子吧?赵知微考了第几?”

    她比萧圪还要不关心科举考试的情况。可谁叫赵知微参加了乡试呢?

    对于这个改变自己命运的女子,她内心深处是极为怨恨的。只是外表完全看不出来。

    上次因为考试的事,平阳郡主针对赵知微,皇上恼她对下面人管束不严,一个不高兴就宠幸了新人,从那以后她就再也不是皇上专宠的妃子了。

    有了新人笑,哪里还能听到旧人哭?这段时间,皇上来她寝宫的次数越来越少。有时候来了,他也不留宿,坐坐就离开了。

    这让她谨妃心里越发惶恐。

    她娘家完全比不上岑家,这么多年她们母子俩比所有妃子、皇子都要过得好,都是因为皇上对她的专宠。

    失去了皇上的宠爱,她还能有什么?

    她也知道,失宠之事其实跟赵知微没有多大关系。赵知微之事只是个引子而已,关键还是年轻妃子趁着皇上对她的不满,趁机邀宠;岑贵妃也趁机针对她,让她病了一场,没时间和精力来挽回局势。

    但她内心还是对这个赵知微深深记恨。

    她不会对赵知微做什么,岑贵妃和新晋的荷贵人都盯着她呢,一旦她做了,她们必然又要拿来做文章,让皇上对她更加不喜。但这不妨碍她心里对赵知微的关注和恨意。

    谨妃宫里的小太监也知道这一点,他们早就叫人去关注今天的放榜了,生怕一个回答不上来就让谨妃迁怒他们。

    自打皇上不专宠谨妃之后,娘娘的脾气就越来越不好,也越来越难侍候了。

    这会儿见问,他们赶紧答道:“听说,赵知微考中了解元。”

    “什么?”谨妃拿着叉子坐直了身体。

    小太监硬着头皮又把话重复了一遍。

    第524章 又一波提亲的上门

    见谨妃脸上阴阳未定,宫里所有的宫女、太监都摒住了呼吸,生怕惹恼了主子。

    好在谨妃知道自己不能在赵知微这个消息上发火,否则被人传到皇上耳里,皇上必然对她更加不喜。

    她问道:“朝堂上下是怎么说的?”

    小太监道:“议论是议论一阵。但科举规矩甚严,张了榜后便不能更改。更何况解元的文章历来作为范文被广为传诵的,大家对赵知微的文章都很服气,因此倒没有多少不好的声音。”

    他知道这番话娘娘可能不喜欢听,但娘娘向来要求他们禀报事情事实求是,不允许掺杂自己的主观情绪。他也只能实话实说。

    “行,我知道了。退下吧。”谨妃面无表情地道。

    她知道,她再生气,再看不惯赵知微,也不能做什么。

    科举考试的规矩不是开玩笑的,便是她儿子三皇子都不能碰这个事儿。

    另外,就算为难了赵如熙,对她有什么好处?不过是出一口气罢了。

    岑贵妃和荷贵人都盯着她呢。她这里有个风吹草动都会传到皇上耳里。而皇上明显的对赵知微有着极大的好感与欣赏。因此她不光不能做对赵知微不利的事,哪怕是说一句对赵知微不满的话,估计都讨不到好。

    为难赵知微,她收获甚小,损失极大,得不偿失。

    所以,这口气她只能硬生生憋回去,只把这笔账记在心里。一旦她儿子登上皇位,这些她看不顺眼的人,她一个个都不让他们好看。

    接替平阳郡主打理京城女子书院的那位夫人,听到赵如熙中了解元后一直战战兢兢的,生怕谨妃下令要她对付赵如熙。

    平阳郡主的前车之鉴尚在眼前,可见皇上对赵知微师徒的看重。她可不想对付赵知微,步平阳郡主的后尘。

    好在等了几日,都没见宫里传来什么消息,她这才放松下来。

    ……

    消息传开,朱氏都忙坏了。

    到绥平伯府贺喜的亲朋好友来了一波又一波。许多人打着贺喜的旗号,实则是为亲事而来的。

    专程上门来提亲的也不少。沐家,蒋主事家都在其中。

    让朱氏惊讶的是,靖平王府也派了官媒来替家中王府四公子提亲,这位四公子还是郡王妃嫡出的,没什么坏名声传出来。

    官媒担心她有对四公子有误解,也说了靖平王府的意思。

    她先说四公子喜欢画,特别喜欢知微居士的画,对知微居士十分仰慕。这门亲事,就是他向母亲求来的。

    而郡王妃觉得赵知微念了一两年书就能中解元,可见极为聪明;她还是一位绘画大师,名气也足够。虽说绥平伯府差一些,但知微居士本身优秀,足以弥补这点不足了。

    大概觉得绥平伯府不可能拒绝这门亲事,官媒又个吃公家饭的,不怕得罪绥平伯府,反之绥平伯府还得求着她,因此她的话说得也很直白,并不怕绥平伯府有什么不满。

    朱氏笑道:“王府能看中我们熙姐儿,是她的福气。只是熙姐儿的亲事我不能做主,还得跟老夫人和伯爷商议。有了结果,回头我再派人回复你。”

    官媒本以为郡王府提亲,绥平伯府会受宠若惊地答应。这会儿见朱氏听了消息后十分平静,根本没有她预想中的惊喜,还说要商量商量,她就有些不高兴。

    不过这种事也确实不是一说就成的。很多疼女儿的人家,除了矜持拿乔,以抬高女儿的身价外,还会再打听打听来提亲人家的底细。

    毕竟许多亲事,外面看起来风光,内里多少龌龊。

    而她敢那么直白地来说亲,她就自信,靖平王府这门亲事真不怕绥平伯府的人去打听。

    她态度倨傲地站起来:“成吧,那你们商量。不过还得快些。否则那边要是不高兴,这门亲事没准就黄了。”

    朱氏听了,并不以为意。

    赵如熙这会儿不在家。

    她走之前跟朱氏报备过,说北宁庄子上秋收,她在家里也闷了好几天了,想出去走走,去庄子上散散心。

    送走了官媒,朱氏找不到赵如熙商量,干脆去了老夫人那里,把这件事跟老夫人说了。

    她道:“要是以前啊,我一听到这样的好亲事,嘴都能咧到耳朵根去。这不是咱们梦寐以求的亲事吗?靖平王府的名声还不错,并不是那等乱七八糟的。四公子还是嫡出,也没传出坏名声。乍一看来这门亲事并不坏。”

    老夫人点点头,不置可否。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