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阅读 - 言情小说 - 女学霸在古代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455

分卷阅读455

    于擎是个和蔼老头。他对赵如熙笑道:“不必多礼,坐吧。”

    屋子倒是宽敞。屋子中间只摆了一副桌椅,那是赵如熙的座位。四个考官的桌椅分散在屋子四角。

    赵如熙走到桌子前坐下。

    蒋主事上前宣读了考场纪律。然后让两个婆子领着赵如熙进了内室,检查身上有没有夹带。

    等检查完毕,看看时辰差不多到了,于擎和钱大人一同出去,领了试卷进来,放到赵如熙面前。

    赵如熙将试卷拿起来看了一遍,发现题目都全,字迹清晰,并没有漏题或模糊不清的情况。她又把题目看了一遍,这才滴了水到砚台上,开始磨起墨来。

    磨墨的过程,就是构思的过程。

    大晋的乡试基本考策论,而这策论里,有考对四书五经理解方面的,有夹杂着算学和律法方面知识的。

    比如这次题目第一大题,就选取了里的一句。让你对此加以论证。

    你首先得熟悉四书五经,知道这句话出自哪一本书,回忆联系上下文,方可理解题意。当你正确理解题意了,才能针对此意写文章进行论证。

    这写法跟明清时候的八股文有些相像,但更注重实际论证而不是八股的形式。

    再比如题目的第五大题,是有关赈灾方面的。说某县遇洪灾,灾民几何,县里存粮几何,具体情况如何,如你主持赈灾,该怎么办。

    这里不光要算粮食是否够吃,还要熟悉朝廷在赈灾救济方面的律法知识,以及面对灾情如何应对的策略。

    如果说,童生试、院试考的是比较基础的知识性的东西。乡试则着重考察政事处理能力。

    也因此,如果乡试之时取中的名次高、此人在当地有声望,便是举人也可以做官。因为考上了举人,就已证明你有政事处理能力了。

    赵如熙看了第一题,没有急着下笔。她慢慢磨着墨,把所有的题目都看完,思索着如何立意,如何论证,该写什么,如何写,力求做到提笔之前,对整张试卷做到心中有数。

    待磨好墨,她便在草稿纸上把每一题的思路给罗列出来。罗列完毕后,再斟酌,看看还有什么遗漏补充。直到试卷上每一题她都认为已思虑妥当了,这才开始打第一题的草稿。

    之所以这样来做题,是因为考试的时间拉得太长,吃睡都得在这里,而睡是睡不好的。

    所以第一天精神最足,思维最是活跃,头脑最为清晰。如果不趁这时把所有题目的解题思路和写法都想清楚。等第一晚睡不好,第二晚睡不好,头晕脑胀、腰酸背痛、精疲力尽之时再来考虑最后几题,你就会发现脑子里装的全是浆糊,完全想不起要写什么。

    理清了思路、列好了提纲。即便到时候脑子不好使,凭着事先写好的清晰完整的思路,以及平时写文章的经验水平,也能写出一篇不错的文章来。

    这是赵如熙听了大儒们说的考试经验后,自己总结出来的应对之策。

    男考场那边有军士把守、巡逻,主考官们无须紧紧盯着谁,还可以在考棚里走动走动,巡视一番。

    可女考场这里,四个人八只眼睛就这么盯着人家小姑娘三场九天,心脏不强大的小姑娘都被吓得不敢动弹了。要是大家再去时常去她面前走一走瞅一瞅,那人家都不用考试了。

    所以他们这个考场如果没有必要,是不能走动的。

    这就无聊得紧了。

    没事可做,就容易东想西想。

    这不,蒋主事刚才跟钱大人刚谈完自家孙儿,此时就在想着孙子和赵如熙结亲的好处。

    他刚才在跟钱大人自谦,其实对自家孙子是极得意的。

    他家孙子自幼聪明,长得也十分俊俏,虽说十五、六岁才中秀才,这次还不参加秋闱,但这却是他们有意压制的结果。

    第512章 琴音扰民

    他们这种书香门第,讲究的不是考没考中举人、进士,而是考试的名次问题。他孙子聪明,功底又扎实,院试时就考了个第二名。他就期望在下一届乡试时孙子能考个解元、会试时再考个状元。如此方显他们蒋家人的本事。

    原本他对赵如熙没什么想法的,可现在坐在这里,看赵如熙容貌上佳,气质也极好。被他们四个老头子和两个婆子虎视眈眈,她却丝毫没有局促、慌乱之感,行止就跟她的画一样,再大气不过了。蒋主事心生喜爱,顿时觉得如果孙子能娶这样的一个媳妇,真是再好没有了。

    赵如熙出身勋贵,父亲还是个六品官儿,跟蒋主事的品阶一样,两家完全是门当户对。赵如熙能在绘画上成为一代大师,读书还如此厉害,可见是个聪明的。两个既聪明、容貌又出色的人生出的孩子,不知会如何玉雪可爱、聪明伶俐呢。

    蒋主事这么想着,就仿佛看到了蒋家更加辉煌的未来。他越看赵如熙越满意,恨不得乡试赶紧结束,好叫人上门提亲。

    同时,他心里也暗暗后悔,后悔不该压着孙子,不让他参加乡试。要是孙子参加乡试考中前几名,成了举人,这门亲事便妥妥的没问题了。

    蒋主事在这里胡思乱想,赵如熙在那里奋书疾书,赵家二房的赵靖安则在家里摔东西。

    “弹弹弹,她从早弹到晚,就不知累的吗?真是没完没了了!”

    说着,赵靖安站起身来,就冲了出去。

    进到后院,他满脸不悦地对正在屋里弹琴的赵如语道:“六妹妹,你能不能不要弹了?这从早到晚的,不说你自己受不受得了,我跟大哥还要不要看书学习了?”

    如果他们住的是当初的绥平伯府,不说前院和后院,便是后院的各院之间,相隔得都很开,不会互相干扰。

    分家后的赵家二房却只得了绥平伯府的一隅。现在他们家前院和后院相隔不远,古代的屋子也没有隔音,赵如语在后院弹琴,赵靖安和赵靖立在前院就会被干扰。

    要是她偶尔弹弹也就算了。大家虽然觉得吵,却也在能忍受的范围之内。毕竟琴声还是挺悠扬的。

    可赵如语从清早起来就一直弹到晚上,中间累了也只稍稍歇息又接着弹,这就很扰民了。

    赵靖安在得知赵如熙和许崇文考上秀才时就受了刺激,发誓明年一定要考上秀才,摩拳擦掌地要用功。偏这段时间赵家族学的先生因为儿子要参加乡试,给族学放了假。赵靖安只得呆在家里自学,没法去上学。

    现在天天被赵如熙吵得看不进书,再包容赵如语也受不了。

    赵如蕊的院子就在赵如语隔壁,早就受不了了。

    她跟赵如语提过几次意见,赵如语都不理,她便跑到赵元良和赵靖立面前说了这事。

    偏赵元良是个不管事的,糊了几句稀泥就作罢。

    赵靖立喜欢赵如熙的能干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