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阅读 - 言情小说 - 女学霸在古代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410

分卷阅读410

    公公自然十分乐意接这个活儿。

    他拍着胸脯道:“放心,这件事,我替五殿下瞅着。只要有人来求赐婚,不管是谁,我立刻给你们宫里递消息。”

    “那这件事,就拜托张公公了。”

    小六子是特意照着萧令衍的吩咐,寻着这个机会来找张公公的。这个时候不是萧圪批阅奏折的时间,他们站的地方还是萧圪在殿内能看得见的。

    因此张公公一回到殿内,萧圪就问张公公:“小五那位近侍找你做什么?”

    张公公也不慌,把手里得的金玉物件给萧圪亮了亮,把小六子托他的事儿跟萧圪一一禀报了。

    萧圪挥挥手,也不在意张公公得的赏,只笑骂道:“这小子,有事不来求朕,倒鬼鬼祟祟地寻你替他办事儿。”

    张公公笑道:“五殿下这是还没俘获姑娘的芳心呢。八字还没一撇的事儿,肯定不好来求您。您要是知道了,跟贵妃娘娘一说,贵妃娘娘肯定着急想知道是哪家姑娘,五殿下受的压力不就大了吗?所以殿下也是没法子。”

    “你这老奴才,得了赏,就替他说话。”萧圪遥遥点了点张公公,笑骂道。

    张公公躬身一揖,拍上一记彩虹屁:“那是皇上仁慈。”

    “行了,朕知道了。”萧圪道。

    他日理万机,也没空理会儿子心仪哪位姑娘。反正事情迟早要知道的,他也懒得去打听了。

    萧圪虽然为了太子和三皇子,以及忌惮岑家,打压萧令谱和萧令衍两兄弟。但父子天性,近半年来萧令衍又时不时来他这里刷一下好感度,他对这个五儿子倒是越来越喜爱了。

    因此萧令衍这件事,他也放在了心上。

    在皇上面前挂了号,杜绝了忽然赐婚的可能性,萧令衍终于放下了一半心。

    倒是岑贵妃找机会把小六子叫去问了半天,小六子嘴硬,只说什么都不知道。

    小六子可是知道自家主子的性格的。他要是敢把殿下的事跟贵妃娘娘说,哪怕这是殿下的亲娘,他也落不得什么好下场。

    他可没忘记就在半年前,殿下还把侍候了他多年的小太监给送走了,他才有机会到殿下身边侍候的。前车之鉴尚在眼前,他可不想重蹈覆辙。

    萧令衍在这里为亲事忙碌,傅云开心情低落地在家里黯然神伤,赵如熙却跟个渣男似的,根本就没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又开始忙碌自己的事业了。

    “知微,我叫你来,是想向你请教报坊的事。”崔夫人不好意思地对赵如熙道。

    书院给赵如熙惹了那么大的麻烦,让她直接对上了谨妃和平阳郡主。因此在办报纸遇到麻烦时,长公主和崔夫人也不好意思来找赵如熙。

    除了不好意思,两人也有些羞愧。

    她们好歹一个是长公主,一个是书院的打理者,都是三、四十岁的人了,结果赵如熙给她们讲了办报的绝大部分思路,她们还是没能把报纸给办起来,两人都觉得没脸。

    可尚德长公主在张罗办报之前,就已去皇上面前请示过了。她是得了皇上的同意才开始动手的。现在又说不办了,不光自己不甘心,也不好跟皇上交待。

    所以今天崔夫人不得不硬着头皮来找赵如熙。

    “夫子太客气了,‘请教’二字不敢当。有什么事您尽管吩咐就是。”赵如熙道。

    崔夫人拿出一张报纸,递到赵如熙面前:“这是我们照你的说法,做出的一份报纸。你先看看有什么问题。”

    赵如熙看了看。

    这报纸跟现代的报纸差不多大小,也照着她原先提的建议,分成了几版。

    第一版总结了一些跟女子有关的律法条例,下面还写了两个相关案例。第二版宣扬了女子念书识字的重要性。还有两篇“知识改变命运”的事例报道,不过隐去了真实姓名。

    第三版则比较轻松,讲了一些生活小窍门,还写了两个菜谱。第四版则是一则连载的话本。

    这话本的风格,赵如熙一看就知道是出自许雪之手。

    内容上没什么大问题,就是排版上有些不足。

    古代是竖行书写习惯,所以这报纸上全都是竖行排版,又没有边框与插图,就显得十分刻板,完全没有美感可言。

    最重要的是这份报纸是手抄报,全部是用漂亮的簪花小楷抄写的。

    赵如熙一看就心知肚明了。

    她问道:“是遇到印刷上的问题了吗?”

    崔夫人毫不意外她的聪颖。

    她点头道:“对。”

    她指着报纸道:“如果字太大,报纸的内容就太少;可如果字这么小,在印刷上就有问题。而且你说的边框与插图根本弄不了。看来看去,就只能用雕版印刷。偏咱们的销量又小,如此一来,成本就高了,能买得起的人少,也就失去了咱们办报的意义。”

    第462章 王记印坊

    这时候也有活字印刷了。

    不过活字刚出现的时候,并不比雕版的成本更低。

    每版印刷需要人排版且不说,因为一般用的都是泥活字,一个字烧制出来,印刷不了多少遍,字迹就模糊不清了,需得重新烧制新字。木活字亦是如此。

    铜活字的印刷次数倒不错,但这么一套制下来,一次投入的成本太高,一般的作坊都不敢制,生怕生意不好,自己经营不到赢利的那天就倒闭了。

    另外如果有图案,或是想要把字印得小一点,活字印刷根本没办法做到。

    反倒是雕版印刷,一个石雕版刻出来,只要印刷的次数多,成本就降下来了。比如四书五经,因为需求量大,不怕卖不出去,印坊都会用雕版。

    但不管用活字还雕版印刷,成本都是昂贵的。

    在历史上,直到1450年,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铅锡活字和油墨,并制出了第一架印刷机,印刷成本这才降了下来,从而推动了当时的欧洲文化繁荣和整个社会的进步。

    现在,尚德长公主她们就面临了这样的问题。

    像女子报纸这种,一旬一刊,因为针对的是女子,这时代女子识字率又低,开始的时候能卖出百来份就不错了。

    就算不赚钱,一张报纸也需得卖上一、二百文钱,除了不差钱的贵族女子,有几个平民女子舍得去买报纸呢?

    如果只发行一百来份报纸,她们倒是可以采取手抄报的方式进行。但她们的初衷是让所有识字女子都能通过报纸获取知识,从而自强自立。发行的数量少,就起不了多大作用。

    而想要发行量大,就得印刷。

    于是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

    报坊不能收支平衡,也意味着它走不远,恐怕办过几期后就夭折了。

    这也是古代没有报纸的原因。它完全受客观条件限制。

    朝廷倒有邸报。在中国古代,宋时邸报都是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