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阅读 - 其他小说 - 红楼如此多娇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6

分卷阅读6

    妹在内,4个女孩子都一样的。而贾环的生活费每个月2两月钱然后读书还有8两银子的点心钱,贾环的钱是赵姨娘管的。在贾府里面,你要用人,肯定要花钱,看看岫烟2两银子不够花要典当,就可以知道了。宝玉虽然一样的零花钱,可是吃穿用度还有老太太另外给,每年还要过生日,有人孝敬鞋袜。还有8个大丫头做针线活儿,比起其他人,他的衣服装备可要细致多了。看红楼梦,贾环总给我留下个猥琐的印象,都是那时候电视剧闹得,其实想想参照探春的样子,宝玉来看,贾环再组合也不会很差。可是怎么会给我这个印象呢?

    俗话说“人靠衣裳,佛靠金装”首先是服饰,这个贾环比起宝玉可不是差一两个级别的。第二就是自信。想想那宝玉从小被人说有灵气,在家有贾母,王夫人宠着,下面的人也跟着捧,出了内宅,外面读书,门客学生里面也是捧的夸的,就看17回,回了衬托宝玉的才情,清客们都故意说俗的衬托宝玉。那宝玉也就越来越觉得自己有这么两刷子,也就贾政,里面的姐妹们偶尔打击一下,不过前者他是怕惯了,后者他是乐意的,不影响他的自信。那贾环就差了点,里里外外大家都拿他和宝玉这个哥哥比,还有规矩做弟弟的要怕做哥哥的,偶尔他得了一次表扬还是75回贾赦说的。

    第二,教育。宝玉是跟着贾母的,每次大家说宝玉不在乎钱财这些俗事儿,我总觉得那是从来就没有缺过,所以不在乎。孝敬贾母,王夫人那几段,每次都让我想到巴尔扎克在里面说查理的话,那是因为父母对他的愿望都是满足的,才种下这么一点少有的孝心。他是天生的幸运儿,根本不需要挣,就可以唾手可得。可是贾环不一样,通篇我就没有看到有谁教他怎么做人。宝玉的启蒙教育是元春进宫前和贾母一起,因为王夫人年纪大了,管不动了。元春和宝玉差了10岁以上的样子,正好也懂事儿了,不在乎有个小哥跟屁虫,而小孩子总是乐于和大孩子玩的。宝玉去上学,自然有人跟他要好。可是贾环呢?探春比宝玉还小 1-2岁,比贾环大不了几岁,宝玉是不太要和男孩子玩的(除非长得很好看)要宝玉做哥哥的带着弟弟是绝对的不可能的。探春呢,她是很敏感的,她很忌讳自己的出身,贾环这个弟弟的存在,是不是总提醒着她自己的庶出身份呢?而且岁数差别不大,她没什么可以教这个弟弟的,所以干脆不见得好。王夫人?她也就只管宝玉的生活,宝玉的早期教育都是元春帮着教的,对自己的亲生的也如此,更别说庶出的,虽然你也能看到她要贾环去她屋子,可是却是抄佛经,而宝玉呢?去了就是被宠的(第25回)那个屋子里面,也就彩霞和他要好,其他人心底里是看不起贾环的。想必这种看不起是积累很久的了,要不也不会在20回正月内,学房中放年学,闺阁中忌针,却都是闲时。贾环也过来顽,正遇见宝钗、香菱、莺儿三个赶围棋作耍,贾环见了也要顽。宝钗素习看他亦如宝玉,并没他意,今儿听他要顽,让他上来坐了一处。一磊十个钱,头一回自己赢了,心中十分欢喜。后来接连输了几盘,便有些着急。赶着这盘正该自己掷骰子,若掷个七点便赢,若掷个六点,下该莺儿掷三点就赢了。因拿起骰子来,狠命一掷,一个作定了五,那一个乱转。莺儿拍着手只叫“幺”贾环便瞪着眼,“六——七——八”混叫。那骰子偏生转出幺来。贾环急了,伸手便抓起骰子来,然后就拿钱,说是个六点。莺儿便说:“分明是个幺!”

    宝钗见贾环急了,便瞅莺儿说道:“越大越没规矩,难道爷们还赖你?还不放下钱来呢!”

    莺儿满心委屈,见宝钗说,不敢则声,只得放下钱来,口内嘟囔说:“一个作爷的,还赖我们这几个钱,连我也不放在眼里。前儿我和宝二爷顽,他输了那些,也没着急。下剩的钱,还是几个小丫头子们一抢,他一笑就罢了。”

    宝钗不等说完,连忙断喝。贾环道:“我拿什么比宝玉呢。你们怕他,都和他好,都欺负我不是太太养的。”

    这段里面有两句话值得玩味,一是说“宝钗素习看他亦如宝玉,并没他意,”

    还有就是[贾环道:“我拿什么比宝玉呢。你们怕他,都和他好,都欺负我不是太太养的。”

    ]。宝姐姐为人一向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可是其他姐妹呢?当时贾环说出这句话,可见平时觉得受到了很大的委屈,这种恨意,最后转嫁到了宝玉身上。想必贾环对于自己的出身和探春一样的恨。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人,探春表现出来的是泼辣要强敏感,那么贾环,比探春要走的更加得远,他是男孩子,所以赵姨娘要把出人头地的希望压在贾环身上,长年累月下来,贾环的性格就变得阴暗,认为全天下都是势利的,自己身上的受到的漠视轻视,就要加倍的返还。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贾环的心理就扭曲了。没有亲情,没有感情可言。所以开始他会打小报告,也会毫不留情的对待对他好的彩云/彩霞。对他来说,自己的生存才是最重要的。

    扭曲的人还能是人么?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反过来讲,可恶之人也必有可怜之处,互为因果。

    贾环灯谜之谜2、贾环灯谜之谜(宝玉原型新证节选)-22回“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第一个灯谜是贾环作的,第二个灯谜是贾母作的,第三个灯谜是贾政作的。为什么会有这个顺序呢?因为第一个灯谜的谜底是交代宝玉的顺治四子同母弟身份,这是一部红楼的核心谜底,当然要居于首位;第二个灯谜的谜底是曹宣的养母孙氏,兼及宝玉生母董鄂妃;第三个灯谜的谜底是宝玉的养父曹玺兼及他的亲生父亲顺治。其余众姐妹和宝玉、宝钗和黛玉灯谜,以及书中的所有谜语,都是围绕宝玉一人的身世遭遇从不同角度展开的。所以只要揭开了前三个灯谜的谜底,也就等于掌握了一书所涉及的历史人物的基本范围,也就为揭开其余众姐妹和宝玉、宝钗、黛玉灯谜以及全书的的谜语,以及作品中全部内容的谜底,奠定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国学论坛所以只要解开了在全书中处在核心地位的贾环灯谜,就等于点开了一部红楼的“死穴”也就“功过半矣”正因为此谜如此重要,作者才通过太监之口故意强调“三爷说的这个不通,娘娘没猜”作品有“智通寺”脂批有云“谁为智者,又谁能通,一叹。”

    太虚幻境的对联后来又改成“过去未来,莫谓智贤能打破”可见作者和批者是非常强调此书的谜语性质的。尤其是“愈不通愈奇,愈错会愈妙”这个批语,更是对此书谜语特征的极力强调。比如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