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阅读 - 其他小说 - 在河之浒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

分卷阅读3

    ,小蹄子还管不了你了,跟个无头苍蝇似得忙什么,你再瞎说,小心

    撕烂你的嘴。“

    花枝登时急了眼,被小鬟萼香拉着附在耳旁说了一通话,也明白了七八分。只是眼

    珠子却还一个劲儿往上瞄。

    你道是个什么情况。原来这小郡主自那晚蒙人跳水相救,又是渡气活命之恩后

    便害起了相思。只一想到那个少年郎,脸禁不住翻红,神思禁不住荡漾,整颗心镇

    日被提的高高的。想来少女情怀,得恁样个勇猛郎君以身犯险相救,谁能不动心。

    谁想被自家丫鬟看破了心思,怎能不恼。

    回到房内,青娘见奶娘不在,心思活络着要亲跑一趟以答谢救命恩人。便把

    这话告知了两丫鬟,命花枝跑一趟县衙以传口信。

    花枝只哭着脸,不住劝说:“老爷前日就命人送了好些谢礼过去,整整两大

    箱哩,哪里还需要小姐亲自去。况男女总有别,还是规矩些好,被人拿住话柄,老

    爷脸上也蒙羞。”

    青娘被这小丫鬟言语上噎住,一时恼羞成怒,指着便嗔道:“你懂得什么,

    让你去便去,自有我的道理。”

    “谁说我不晓得,我晓得小姐是那月殿里的嫦娥,动了下凡之心了。”青娘听了这

    话,脸似要烧着了一般,索性不理,兀自倒回床上去睡。

    这小郡主生来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有不通,更兼针指女工,异是灵巧。只

    除此之外,好读的是那些讲才子佳人的书籍,像、,心里也是向

    往着一段天命姻缘,就算是学了那莺莺小姐也未为不可。

    再说谢探花郎这厢,救人那晚虽轰动了一时,却没有十分放在心上,只每天交

    接事项不断,跟着老县爷审察民情,批阅旧案,一刻也不得清闲,哪里还能想得起

    如花似玉的姑娘。

    这天一早,来宝递来一小笺,笺上只写了一首诗,并拖人传了口信,言:后日

    午时于西凉桥亭一见以答救命之恩,幸勿见却。落款青儿。

    谢章笙登时脑中一个激灵,惶惶不知今夕何夕。醒了半会儿才算清明。却是抓

    着小笺在手,默默靠坐着半晌无言。就在前日,县衙府上送来两大箱物件,惊得老

    知县了不得,听得是答谢新县老爷的救命之恩,更是喜得手舞足蹈,连连赞叹。又

    听闻送礼的主人是赵御史,忙拉着谢章笙作揖叩首。他才是清明这是如何显贵的世

    家名门。

    来宝正要问询,自家老爷已开拔出了门,远远跟上,不在话下。

    七月正值酷暑,因县靠水而生,岸风徐吹,杨柳依依,倒聊解一丝闷热。

    青娘不到午时便坐着等。等得午时三刻却无半个人影,肚子里已饥肠辘辘。心

    下凉了半截,正欲打道回府,眼前便见一色灰白褂子从桥头踱来。

    行到跟前,谢章笙缓身作了一揖:“小姐有礼了,却不知传唤小生至此有何吩

    咐?”

    青娘见他态度端正,有礼有数,心下更是喜欢。悄悄把眼抬了抬,见他似比那

    日见到的更俊,一时也不知还用何话回他,只留下两朵红云飞过。

    丫鬟花枝说道:“古人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救命之恩,当得几世来报。我家

    小姐向谢老爷道个万恩。”

    谢章笙又揖了一揖:“小生的本分之责,新任地方官,只当竭力为地方办事。

    小姐闺体无恙最好,无需挂念身上。”想他虽刚升仕途,但官场上见到的人也不

    少,那些个牛头马面哪是这位不谙世事的小姐及得上的,她绯红的俏脸露出,他大

    略晓得其中深意。容不得作他想,只在言语上相劝:“气候燥热难熬,小姐还是早

    些回府,保重身体为重。”

    青娘瞧他有回避之意,言语上将自己摘的干净,又催促自己回府,心里闷闷不

    乐。赌气回他:“尝闻知恩不报非为君子所为,小女子虽是女流亦晓得这个道理,

    往有莺莺为报退寇之恩以身相许,实为千古乐闻。“

    “西厢记事,淫词艳曲,而况张生无耻苟合非读书人所宜欣美。”

    青娘听到这霎时气的小脸如火烧,只觉一道郁结之气团在心口,顿悔失言,又伤心

    自己被他看破了心思,更想到小笺上一首七言绝句,恁般自恋轻狂,还不是生生遭

    人耻笑。不愿再在这人面前出乖露丑,蹬蹬站起身来,一句话不理他,走离了凉亭。

    谢章笙这厢也暗恼自己失言,不过覆水难收。只暗暗从袖口拿出一张小笺,上

    书一首诗:一赌清光思栽然,风流才子信翩翩。钟情若到真深处,生死风波总不防。

    第四章 探花郎终入鸳鸯帐

    时光匆匆,一眨眼七月已至尾端。     期间发生了一件大事记,新县令接

    棒老县令,县衙气象更新,不过几日,前来道喜喝彩的门客和地方官员络绎不绝,

    门槛都要踏破了。然最值得百姓庆贺的是新长官修水坝,引河流的壮举,为县上解

    除了雨水天就发洪涝的灾患。   一时间林街两旁,茶楼饭馆,无不纷纷赞其英明

    神威,是个清正廉明的好官。

    然青娘自那日凉亭一别,止住胡思遐想,镇日在家做些针指活计,吟诵描画

    之类。御史看得满眼欣慰,自想着如今该寻一门好亲来,如此只暗暗把些世家名门

    少年观察来。不曾想这些是表现功夫,独处一室时,却有些茶饭懒怠,鬓云懒掠,

    悄麽麽把个负心郎暗自想,做个女儿失恋之状。

    同是晴明高照的一日。御史府照例整备早饭茶点,供御史用完,正要出门。

    一脚还没踏出中堂,便听见一个女中音,其声尖厚,且涵底气,听来让人汗毛竖

    起:“御史大人可喜可贺。”

    原来这就是个老虔婆,素日以牵线搭桥替做成姻缘为生。凭着那三寸不烂之

    舌,直能将死人也讲活过来。

    御史道:“喜从何来?”

    媒婆道:“除了青娘还能是谁,新县老爷托老身来向御史老爷提亲来了,这可

    是天大的喜事。这一个是朝堂新贵,一个是名门淑女,真真没有比这更配的了。都

    说贤婿等于半个儿,前程也只怕不可估量,您老过后啊就享清福哩。”

    哑亮的嗓门在中堂上回响不绝,如蚊蝇嗡嗡,御史大人兀自忍耐,心中料想这

    媒婆十有八九知晓了乞巧节晚坠水被救起一节故事,想要以此做要挟,又想到那个

    有过一面之缘的新任县郎官,料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