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阅读 - 言情小说 - 农门青云路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85

分卷阅读185

    ,为南阳王和王妃画一幅肖像图。”

    冬青一愣,“这能行吗?”

    冬青觉得画画苦大仇深,画些风景或许还行,但是画人物肖像就算那人站在她对面,她也难以画得一模一样。

    而瑾瑜想凭几人的口头叙述,就还原她父母的肖像。

    瑾瑜亲了亲冬青的额角,笑道:“相信我。”

    见此情景,旁边几人忙低下头去,现在的年轻人,当真是没羞没躁啊!

    瑾瑜抽空与五人合作,花费数天时间,终于完成了两幅成品。

    经由五人确认,一致认为画像十分还原当年南阳王和南阳王妃的容貌,瑾瑜才将两幅画卷送在冬青手上。

    冬青的父母都是英年早逝,过世时不过二十出头,故而画像也是年轻的南阳王和王妃。

    南阳王堪称美男,南阳王妃也不落下风。

    至少瑾瑜是这么认为的,南阳王的模样,属于中性的美,精致却不失阳刚。

    冬青那双美目居然是继承自父亲,这点让瑾瑜很意外。

    画像也许不能诠释所有,但冬青十分感激瑾瑜,她终于知道自己的父母长成什么模样。

    把画卷小心珍藏起来,放在书房里,留个念想。

    五月中旬,冬青收到李林的信件,车队已经从江南折返,带着满满的江南特产,再过两月便能满载而归。

    从晋安这边一路买进一路卖出,赚得不少钱,待他们回来,应该还能赚之前的双倍。

    李林的信很长,除了必要的汇报,别的全是路途见闻。

    虽然他可以选择等到回到晋安再跟冬青讲,但是他的急性子,让他选择写在信上。

    瑾瑜在翰林院每天经手许多折子,冬青在家则收到许多信件。

    小玉白出生的消息送回廊州后,暂时没有等到大伯家的人或是村长来晋安,但收到了大伯家从送出来的信。

    晚上大伙聚在一起时,冬青就将收到信的事讲给李老汉等人听。

    李老汉吸了一口烟斗,吞云吐雾间,道:“上次见到你大伯家的人,还是去年四月份,他们家大河考上秀才给我们送信,但是那时候瑾瑜跟湘王正对上,我们也没空回去吃席,不知道你们还记得不?”

    瑾瑜颔首,道:“记得,爹你跟我们说过,大河那小子去年才十五吧?这么年轻就考上秀才确实不得了。”

    大狗唏嘘一声,道:“哪有你厉害?大河九岁就开始认字了,到去年至少念了五年书,考上秀才有什么不得了?你忘了你从认字到考上状元当翰林学士只用了六年时间?”

    “咳……”瑾瑜干咳一声,他不好说若从第一次认字开始算,他都已经读了三十多年,快四十年时间。

    “今年八月又是三年一度的秋闱,翰林院和礼部已经着手准备,不知道大河是不是要参加,若是中了,他就是十六岁的举人,无比风光。”

    王氏嘁了一声,“举人哪这么容易考?虽然他们家好不容易出个金蛋,但我不信能这么容易。”

    家里人都知道王氏和大伯母赵氏之间的龃龉,便没有搭腔,大河能不能考上还真不好说。

    冬青道:“你们都不好奇今天收到的信里写了什么吗?信里说的就是这件事。”

    “哪件事?”翠枝开口,道:“大河考科举这事吗?”

    冬青点点头,把信里的内容说给大伙听。

    “虽然大伯家大河已经能写文章,但这封信好像不是大河写的,更像是大伯和大伯母请人代写的。”

    信里先恭喜了冬青喜得贵子,他们相隔太远,没办法赶来亲自道贺。

    而后更多的篇幅都在写大河,夸赞之词溢于言表,说要等大河参加完秋闱。

    若大河中了举人的话,全家追随大河进京赶考,从清水沟搬到天子脚下,那时再在晋安与李老汉一家相聚。

    但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他们想托瑾瑜照拂一下大河考试,好让他们能早日从清水沟来到晋安与冬青她们见面。

    瑾瑜听完后一脸茫然,道:“照拂大河考试是个什么意思?难不成还能让我徇私舞弊?”

    科举本就是为了公平公正的选拔人才,华元帝对此万分看中,出台各种严令防止舞弊。

    这么些年都无人去踩雷,他若是插手考试,意图暗箱操作,只怕是自己头上这顶乌纱不想要了。

    冬青摇头,道:“这事你最好不要做,若大河考举人都需要照拂,年纪轻轻进入官场又有什么用?”

    王氏和翠枝一阵附和,“是啊,考不考得上凭本事,今年考不上就等下个三年,谁都是这么过来的,别想把瑾瑜拉下水。”

    虽然大伯与李老汉一母同胞血浓于水,但翠枝还记恨赵氏与她娘家嫂子一起说的话,她就是很记仇!

    “你们放心吧,这事我想插手都不行,就算我会被委派到各地做考官,也绝无可能委派到湘廊。”

    瑾瑜并不打算插手让大河靠裙带关系,说实在的,他也不喜欢与大伯一家低头不见抬头见。

    按照大伯那一家子的尿性,放在晋安迟早要捅出篓子,到时候指不定会把他害死。

    至少近几年他都不想让大伯一家在晋安落脚,想想大伯一家之前的行径就觉得太过糟心。

    人心不足蛇吞象,现在八字还没一撇就想让他照拂大河,若是以后大河进入官场,岂不是恨不得让他一下子就把大河提拔到与他同等的位置?

    拒绝这个要求的话,可能还会变成他的不对。

    这种事有一就有二,瑾瑜只是想想都觉得头疼,该如何才能杜绝这种事发生?

    当然,要是大河有本事今年就考上举人,瑾瑜也无可奈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船到桥头自然直。

    如果大伯一家来到晋安,无论如何,首要任务就是盯紧了别让他们做蠢事,再设法跟他们撇清关系,以免累及他们一家。

    古人说娶妻娶德,瑾瑜觉得是有几分道理。

    大伯与李老汉分明是亲兄弟,因为两人的妻子不同,导致家里氛围天差地远。

    瑾瑜不敢想,若自己的母亲跟赵氏一个德行该如何是好。

    家里人一致认定搭手大伯家的事没有好下场,瑾瑜考虑要不要回信说明情况,或者就假装没有这回事,待见面再说。

    冬青提议道:“不如给他们回封信,说明科举制度,哪怕大河考上了举人,日后在何处任职也没有定数,让他们先不要急着举家跟大河来晋安。”

    “大河在晋安有我们照看,等大河确定在什么地方任职,他们再跟过去就是,以免搬来搬去,一大家子也不容易。”

    瑾瑜忍不住抚掌,“这个可行,能拖一段算一段,可怜了大河,走到哪都得带着这一家子不省心的。”

    冬青好笑道:“自古都是这种境遇,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你不也带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