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阅读 - 言情小说 - 农门青云路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59

分卷阅读159

    字,不知是何意。

    再去看连着链子的另一半,在凹进去的凹槽里,放有一张折叠成小块的纸张,依稀能看到上面写着蝇头小字。

    拿开纸张,这一半银锁内侧,刻有“静芜”两字,同样不知何意。

    瑾瑜也看到了冬青这边的异状,放下手上的事,走到冬青身侧,道:“没想到这简单的长命锁,竟然是可以打开的,你看看上面写了什么。”

    心里隐隐有些不安,如果不出意外,这张纸上写的,可能就是冬青的身世。

    但如果只是一般的富贵人家,根本不需要将身世放在这么隐秘的地方。

    以至于过去足足二十余年,银锁经手了数人,都没人发现其中的奥秘。

    若非冬青忘记了银锁与银票放在一起,没有大意摔在地上,是不是一辈子都不会发现银锁里其实藏有纸张?

    冬青显然与瑾瑜想到了一处,将纸张拿起捏在手里,却没有打开。

    一直盼望知道自己的生身父母,真到了临头,心里倒还有些胆怯。

    瑾瑜大掌握住冬青的手,低沉的声音给冬青安慰,“别怕,也许写这个的人只是觉得放在锁里比较有趣,你只管打开,我一直在,与你一起看。”

    冬青轻点臻首,小心翼翼将折了数十年的纸给打开来。

    第87章 深仇

    数十年的折痕,冬青费了些事才将其拉平,一尺见方的薄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娟秀小楷。

    藏在银锁中没有风吹日晒,不见风化,墨迹依然清晰,毫无晕染。

    瑾瑜站在冬青身后,搭手拿着纸张一角,借身高优势,从上到下,从右到左,一字一句看过去。

    越看,面色就越阴沉,到最后,瑾瑜脸上的狠戾凝结得犹如实质,仿佛就要滴出来。

    冬青的手微微有些颤抖,她终于知道了自己从何而来,知道了自己本来是何姓名。

    瑾瑜握住冬青微凉的手,出奇的稳当。

    “不要难过,我会把你该得的东西,一样不少的讨回来。”

    冬青似乎还在震惊中回不过神来,喃喃道:“这上面写的是真的吗?”

    手中纸张被无意识的攥紧,多出数道皱褶。

    看着这密密麻麻的字迹,瑾瑜面色阴沉如水,“湘王妃求证了你是被寻叔从草丛里捡来的,便证实了寻叔所言非虚,既然这银锁确实是挂在你身上的,银锁中的书信,自然不会有假。”

    银锁中这张纸,写着冬青原名凤尺素,是第五代南阳王凤凌和其王妃阮静芜唯一的孩子。

    夫妻二人感情深厚,生的第一个孩子取名尺素,意为二人相互所写的情书。

    看纸上对南阳王和王妃的称谓,这纸应该是家仆所写,再看字体整洁秀丽,应该是出自女子之手。

    纸上除了道出冬青的身世,还用剩下仅有的篇幅,大略描写了整件事情始末。

    南阳王与老湘王只相差五岁,私交不少,以兄弟相称,最后却是老湘王带兵抄了南阳王府。

    血溅三尺,一把大火将南阳王府烧成废墟,南阳王满门尽灭,连府中下人都未曾逃脱。

    王妃匆忙将襁褓中的女儿塞给执笔之人,让她带着婴孩穿过荒废的南苑,在杂草中寻一个狗洞爬了出来。

    一路慌张逃离,害怕祸事上身,索性书信一封,道明身世与前因后果,藏进婴孩脖子上的银锁当中,丢弃于路边草丛。

    南阳王府事发前不久,曾见南阳王与王妃愁云惨淡,南阳王口中提到自古忠义难两全,一封书信加急送去晋安。

    书信送出去没有多少时日,老湘王便带了皇帝的诏书,将南阳王一门围杀于南阳王府内。

    执笔之人只是一个婢女,并没有了解事情全部经过,但瑾瑜从这只言片语中,看得到一些隐藏其下的阴谋。

    在执笔之人的叙述里,瑾瑜能看出南阳王为人正直,性子散漫,只想与娇妻吟风弄月,并无造反之心。

    但他读过的所有黎国史册,皆是道南阳王私建军队意图谋反,未至大成就被上一代湘王察觉,故而向先皇检举,请得诏书将南阳王的谋反大计扼杀摇篮。

    南阳王灭门后,私建的军队在先皇亲督下尽数解散,一切回归平静。

    南阳事件中还有一个小插曲,老一代湘王借平叛有功一事,向先皇要求将幽州也归为湘王的封地。

    奈何先皇十分强势,不仅驳回老湘王的这个要求,甚至将湘王的决策权收回,亲自指派了官员到廊州上任,与湘王一同处理政务。

    这个事迹记载,因有暗指先皇独裁之嫌而被封存,是瑾瑜进入翰林院后,能够翻阅所有典籍史册,才无意间看到的。

    本觉得无关痛痒,但如今结合冬青手中的书信一看,只觉得大有文章。

    事发前南阳王说过忠义难两全,还写信送到晋安。

    这“忠”一字,自然是南阳王以臣的身份对君而言。

    而“义”一字,除了跟南阳王兄弟相称的老湘王,瑾瑜找不到其他人选。

    既然南阳王性子散漫,怎么可能费尽心思建立军队行弑君之举?

    反观湘王,无论上一代还是当代湘王,都不是安分等闲之辈。

    综合来看,会私造反的人,一定是湘王而不是南阳王。

    这些事情串起来,瑾瑜能描绘一个完整的过程。

    首先,南阳事件前,先帝真宗正致力于试探收回封地。

    有可能湘王本就在私建军队,只是还不足以跟朝廷抗衡,迫于黎真宗要收回封地的压力,担心黎真宗在他还无法捍卫封地时就将封地收回,或是发现他经营中的军队,将会万劫不复再无翻身之日。

    不得不试图与邻州南阳王结盟,以求迅速壮大势力,才能与黎真宗相抗衡。

    但是,老湘王万万没想到,南阳王虽然跟他以兄弟相称,却选择尽忠君主,欲将他的罪行陈列给黎真宗。

    根据后面事情的进展,南阳王信件铁定是被老湘王半路拦截了下来。

    老湘王看到南阳王揭露他罪证的信件,知道结盟一事已无力回天,若留南阳王在世,他的事情迟早败露。

    以黎真宗的性子,知道这些事后,少不了会将他一把抓死。

    便心生一计,反咬一口,将私建军队的罪名扣在南阳王头上,借此把南阳王斩杀,守住自己野心的秘密,顺便取得平反大功,以保全自身安全和封地。

    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留下封地,一切可以从头再来。

    此举不仅铲除了能牵制他的南阳王,还从皇帝手里赚得一顶铁帽子,至少可以庇护三代世袭。

    老湘王如意算盘打得好,弄死南阳王后意图用功劳套取幽州,将幽州也收入囊中成为自己的封地。

    只可惜,老湘王低估了黎真宗的心性。

    黎真宗直接将幽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