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阅读 - 言情小说 - 农门青云路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27

分卷阅读127

    翠枝大狗和李老汉夫妇做点心。

    明日铺子要开张,销量肯定是摆摊的好几个倍数,除了那些她跟着宫廷点心师学的点心,冬青又多做了几种世面上常见的点心,争取把柜台摆满,且全部卖出去。

    现在是腊月,天气寒冷,就算明日剩下一些,也能再摆放几天,自然是做得越多越好。

    瑾瑜带了李林把牌匾挂在门上,扯几尺红布盖住,开张时,燃了鞭炮再拉开红布。

    开张这日,城里认识的左邻右舍听说此事,都陆陆续续去捧场。

    冬青听取了瑾瑜的建议,开张前三日无论买什么点心,买够五斤就多送一块,以此叠加,上不封顶。

    瑾瑜看李林嘴巴闲不住,就把他推去门口吆喝,吆喝内容是开业大酬宾,先尝再买,多买多送上不封顶。

    贪图便宜的人不少,很多人听了吆喝都进店转一圈,多多少少买着一些走。

    开张前三日因为有赠送活动,店里随时人满为患,李言卿和陈君然自发的帮忙看铺子称点心,瑾瑜还从学院里叫两个相对交好的同窗来搭手。

    前面有人看店,他也好跟着翠枝她们马不停蹄的做点心,以免跟不上出售速度。

    冬青瑾瑜和李林要看顾挑花刺绣的生意,不能时常兼顾点心铺子。

    过了这三日,客流量应该就会少一些,到时一人在前面守店足矣,旁的几人就能做点心供着出售。

    虽然忙得脚不沾地,但众人一直笑容满面,忙就代表生意好,生意好就有钱!

    前三天除了成本和赠送出去的点心,赚了一百多两银子。

    翠枝看着银子,笑得停不下来,“瑾瑜你这法子贼好,有些人为了多送的那一块点心,一次买十几二十斤。”

    赠送按块来算,很少有人要豌豆黄等小块的点心,都奔着看上去大块又好看的枣泥酥去。

    翠枝一开始还觉得划不来,结果算下来还是赚了不少。

    冬青松口气,只要生意好就成,日后没了赠送活动,但是这三天很多人冲着送东西买了她们家点心,就知道她们家点心味道有多好,不愁没有回头客。

    日后哪怕生意比这三日差些,每日净赚应该也不会低于十多两的。

    想着再是半个多月就要去晋安,一去至少半年,冬青觉得有些不舍,现在就絮絮叨叨与翠枝说着各种事。

    “嫂子,我们走了以后,记得不要为了赚钱偷工减料,爹娘好不容易累积起来的口碑,下滑的话不利于长远考虑。”

    翠枝握住冬青的手,“嫂子知道,你们安心去,这里的生意我会领着大狗好好看顾,等瑾瑜金榜题名归来。”

    瑾瑜看二人感伤的模样,上前揽住冬青的肩,“乖,又不是一去不回,而且还有半个多月,我们要过了年才走,现在就开始伤春悲秋,太早了些。”

    王氏搭话,道:“是啊,你们可是要干大事的,那话怎么说来着?唉娘想不起来,大约就是先苦后甜之类,待瑾瑜当了大官,怎么着都行。”

    翠枝点头,却又想起一茬,道:“你们走了,我和大狗爹娘要顾着点心铺子,不抓紧做不出那么多点心来,谁做账本谁给乡亲们做饭吃?”

    冬青道:“这事我考虑过了,我已经让李言卿给李员外书信一封,让他拨两个仆妇过来帮忙做饭,我会把小圆留下来,代我看顾挑花刺绣的生意,剩下这半个月,我会把各种事宜交给她。”

    冬青并未跟小圆说过此事,这时小圆听到冬青的话,急道:“我说过要伺候姑娘的,怎么能留在此处,而让姑娘独自长途跋涉?”

    冬青转脸看着小圆,笑道:“谁说我是独身一人,瑾郎会一直在我身侧,我曾是婢女,自己能照顾自己,当下重要的,是赚钱,你留在这里,好好登记账面,将我该分得的钱好生收着,等我回来。”

    小圆还想说些什么,想着冬青要离开她,心里就莫名的害怕,只有跟着冬青,她心底才踏实。

    但想了想冬青的话,觉得十分有理,既然她要报答冬青的再造之恩,就该做对冬青最有利的事。

    于是默默点头应下,又想起最初冬青要为她赎身时,在客店对她所说的话。

    若深陷泥潭,她又怎么报答冬青的恩情?

    所以她应该更强大些,至少,达到冬青的一半气魄也好,才能有资格站在冬青身后,说她要报答冬青。

    冬青欣慰一笑,她知道小圆不是死脑筋的人,只要好生培养,日后定能独当一面,她也能轻松一些。

    而这次她们要去晋安,就是最好的机会,小圆留在山河县,四周有翠枝和李林帮衬着,待她半年后回来,小圆应该已经成长得差不多才是。

    小圆答应留在山河县,剩下的日子冬青处理事宜便带着小圆,将要点都交给她。

    李言卿给李员外写信没多久,李员外就差了两个仆妇进城,给冬青手底下的那五十余人煮饭吃。

    冬青特意交代小圆,新来的两个婆子是外人,与她们没有任何情感可言,也不清楚品性如何,让小圆拿出些手段来,萝卜加大棒治服了才行。

    经由发卖一事,冬青明白了一个道理。

    以心换心这事并不是绝对的,你对别人掏心掏肺,别人只觉得理所应当。

    人不能太软善,该狠的时候就得狠。

    毕竟,恶人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而善人,做一百件好事无关紧要,若做了一件坏事,那便十恶不赦,从前的一百件善事烟消云散,只余下骂名。

    小圆认真听着,冬青说的,那就是对的,哪怕不对,她也觉得无所谓。

    因为在她眼里,冬青做什么都是有道理的。

    越接近过年,天气就越发寒冷,在冬月时,冬青就拿自己的钱给院里的工人买了布匹和棉花,让她们自己得空做一身棉服。

    没有花很多钱,摊到每个人身上也就二钱银子,却赚得一片称赞感谢之声。

    她们跟着冬青干了半年,手里拿了十多两银子,每顿吃得饱饱的,到年底还发到一身棉服。

    在被苦难磋磨的众村民眼里,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

    干活更加卖力,左右干得多她们拿到的工钱也多,不亏的。

    冬青正是打着这个主意,过年时要停工让工人们回去过年,至少要有五天时间没人复制挑花刺绣。

    年前激励她们加紧赶工,那五天的量就挤出来了,到时哪怕有突发情况延误几日,也不至于断货。

    小圆再一次见识到冬青的手腕,怪不得无论是李言卿还是陈君然,或是李林,或是手底下那几十人,都在冬青的运作下服服帖帖按部就班,没有任何人生出异心。

    这些都在无形中潜移默化,冬青并没有表现在面上,这才是最厉害的地方。

    腊月二十三,冬青照例带小圆去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