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阅读 - 玄幻小说 - 穿越王府后长生不死在线阅读 - 第九十九章 松溪文选

第九十九章 松溪文选

    晋王显然也发现了李宣平授学的不妥。

    若是一个不慎,他真成了秦国的罪人了。

    想到这,晋王颇为郑重地朝着李常笑行了一礼。

    李常笑没有推却。

    此礼他当得。

    晋王又回过头。

    他摸着李宣平的头,温声道。

    “平哥儿,此问由父王教你。”

    “好!”李宣平顿时就兴奋了。

    他最崇拜的人,就是自家父王。

    晋王缓缓起身,抽出了腰间的含光剑。

    剑光划过。

    那只黑蚁顿时被斩作两段。

    而后。

    晋王一边收剑,一边说道。

    “此蚁为恶,杀了便是。”

    起初,李宣平被吓了一跳。

    不一会他就缓过来了,甚至还准备了措辞,是回击晋王的。

    “父王,先生曾言,功大罪小,不蒙明察。”

    见自己被反驳,晋王脸上却没有多少恼怒的神色。

    相反,他心里多了些许欣慰。

    毕竟,夫子教的不好,换一个便是;可性子怯弱了,是换不了的。

    鉴于此,晋王难得有耐心地替儿子分解。

    “是非万千,然人有尽时。欲使无暇,破灭之道也。”

    一旁的李常笑点了点头。

    晋王说得有些残酷,可这就是事实。

    过了一会,李常笑才反应过来。

    晋王这是直接不掩饰心思了。

    当着他这外人的面坦明,意味不言而喻了。

    李常笑有心想要装作没听到,可他的耳朵不允许。

    念此,李常笑轻轻叹了口气。

    也罢,姑且算是一份因果。

    若是晋王上位乃必然,李宣平这小子的教育确实马虎不得。

    颜俞青,不可为帝师。

    李常笑伸手朝衣袖一翻。

    取出了一本蓝皮小书,递给晋王。

    正面刻着《松溪文选》

    这是李常笑通读王夫子留下的四本书,抒其感引批注而成。

    历时六载,可算心血之作。

    便是他也只得这么一册。

    晋王有些疑惑地接过了小书。

    待看到“松溪”二字,整个人顿住了。

    良久,有些苦笑着抬头。

    “兄长此番高看常洵了。”

    王松溪夫子祖上习儒,习的公羊儒。

    公羊儒,以求大一统,存二王,通三统。

    何为大一统,破灭燕赵魏楚,一合天下。

    令天下人之天下,化为大秦之天下。

    历代秦王秦皇夙夜兼之。

    此秦人之愿也。

    便是晋王,依旧觉着这宏愿过分深重。

    李常笑微微一笑,没有说话。

    聪明人之间。

    点到为止即可,再多就不礼貌了。

    “晋王若有不解,还可问于孟夫子。孟夫子亦精通此术。”

    “多谢兄长。”

    “天色将歇,便到此吧。”

    “我送兄长。”

    ……

    出府时。

    先前冷清的街头不知为何竟繁忙了起来。

    挑灯的烛火,往返的车马……

    夜色在这葱茏中降临。

    坐在马车上,一路疾驰。

    沿途俱是一副热闹景象。

    可李常笑知道,这不是他去寻热闹,而是热闹找上了他。

    心下对晋王的势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不由地,又替周王和宋王默哀了几分。

    他们这夺嫡的难度,硬是被晋王提高到了噩梦级。

    行至靖王府,那些跟在身后的车马与人纷纷退去。

    眨眼功夫又融进了人群中,无声无息消失在月下。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李常笑下了马车,走入院里。

    刚进屋,下意识地想要掏出怀里的小书。

    连续摸了几次都无所获,这才想起,已经赠予晋王了。

    “皆是缘法。”

    只是不知,今日之事要是让王夫子知晓,又会作何感想。

    公羊儒传至秦皇,定是件好事。

    每一家学说自出世以来,除却寻经问道,所求的不过是一展宏图。

    让这世道顺自己的笔伐迁移,书写心中的朗朗乾坤,高歌盛世的太平。

    儒法道墨名,皆是如此。

    只可惜,《松溪文选》毕竟是出自李常笑之手。

    他的出身就决定,此公羊非彼公羊。

    既是尊王便足矣,何须天子一爵。

    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如此便可谓之治世。

    也罢。

    当为宽慰王夫子。

    若大秦终其祸乱,迎来了太平治世,李常笑当亲临夫子坟茔。

    敬三香,再行叩拜之礼。

    以此告罪今日。

    旋即,李常笑又觉着自己多虑了。

    秦国本是以秦律起家。

    所谓仁礼与天授,若与律法想背,等同违了祖制。

    历代秦皇嗣,定然是修法在先。

    这公羊之理,只当是锦上添花。

    次日。

    国子监的颜俞青忽然得到消息。

    自己被晋王府辞退了。

    颜夫子楞住了,当即痛斥晋王父子“朽木不可雕”。

    他在一众儒者中的地位本就不低,便是永安帝也颇有礼遇。

    周王和宋王见晋王与其闹掰。

    当即发动麾下势力,将此事大力宣传。

    其一能打压同父兄弟。

    其二还能交好颜夫子。

    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不过几日的功夫,晋王父子的“朽木”之名便传出了。

    既是出自大儒之口,那必是真的不可雕琢。

    作为当事人的晋王,竟然丝毫没有反驳的意思。

    消息传至皇宫。

    永安帝大为震怒。

    既怒颜俞青的大胆,竟敢辱骂当朝皇子。

    连带着对一旁煽风点火的周王和宋王也产生了不满。

    同时,更为晋王的不作为而怒,甚至有些恨铁不成钢。

    被骂到脸上了,还能无动于衷。

    晋王丢人不要紧,连带着整个秦皇室丢人,那就有事了!

    这时,大太监高凤进言。

    “素闻靖王精于儒学,不如令之亲往,坐而论道。”

    永安帝有些迟疑。

    “靖王果真这般了得?”

    高凤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靖王少而闻法,与孟千帆、王松溪夫子论道,平辈而交。”

    闻言,永安帝沉默了,在思索可行性。

    靖王能够令两位大儒与之平辈论交,足以证明其修养,在儒法上必有过人之处。

    念此,永安帝当即下旨靖王府。

    命其亲往国子监,与颜俞青论道,以挽天颜。

    靖王府。

    李常笑领旨,送走了传旨太监。

    少有地,他对永安帝的圣旨感到满意。

    毕竟,从源头讲,此事因他而起,自当由他收尾。

    三日后。

    李常笑与颜俞青论道于白鹿院。

    半日后。

    颜俞青败之。

    又有四位大儒出擂。

    李常笑一一败之。

    事后,在永安帝的授意下,此事一日内便传至秦国上下。

    就连毗邻的燕赵魏楚国也有听闻。

    天下人始知,秦国靖王是位修治儒学的大家。睡得早也起不来的穿越王府后长生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