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阅读 - 历史小说 - 穿成年代文里的小人物在线阅读 - 穿成年代文里的小人物 第189节

穿成年代文里的小人物 第189节

    “我暑假估计要去厂里上班呢,佳佳倒是有空。”沐戈壁现在虽然已经不算正式工了,但身上还挂着顾问的名呢,刘主任要是知道他一整个暑假都在家,估计很快就要找上门来了。

    “我还是算了吧。”

    鹿仁佳用筷子指了指鹿国平家的方向:“他这几天老盯着我,我怕我回来又被缠上了,在县城他好歹找不到我。”

    以前还有沐戈壁工作单位可以找,现在没了工作单位,就更不好找了。

    鹿大民放下酒杯:“这个国平,真是阴魂不散。”

    他忘了自己抱着孩子就差上门去炫耀了。

    “他也是没办法,你看看他家现在,还有个前路么?”

    这人啊,不怕穷,就怕又穷又看不到前路。

    看不清路就容易走歪路。

    许翠芬叹了口气:“你们这暑假还是少回来吧,他家老大要做手术,要去省城呢。”

    “什么时候?”

    一听省城,鹿仁佳赶紧上心,摸准了日子,她就少往医院那边走,哪怕绕远路,也别跟鹿国平碰上。

    “到时候给你们拍电报。”许翠芬拍胸口保证,接下来一定好好盯着鹿国平一家,一旦超过两天家里没人,就给鹿仁佳拍电报。

    鹿仁佳连连点头。

    这一副避之不及的架势,惹得沐戈壁直笑。

    “你还笑,笑什么呢?”鹿仁佳不爽的翻了个白眼。

    “没啥,就想着,郑家那孩子我记得也是在省城医院看病来着,到时候……不会碰上吧。”

    鹿仁佳:“……”还真不好说。

    糟糕,突然有点想要现场吃瓜了呢。

    吃过晚饭,夫妻俩抱着孩子回西边的小院,到门口的时候,远远的就看见一个高高瘦瘦的身影在门口徘徊,两个人先是一愣,随即立刻转了脚步回头。

    鹿大民一听,顿时气坏了。

    只觉得这人是真的没脸没皮。

    干脆一拿手电:“你们今晚上就在家里睡,我跟你妈去西边睡去。”

    他还就不信了,这鹿国平还敢翻墙进他家?

    果然鹿大民一去,鹿国平就跑了。

    第二天一早,鹿仁佳和沐戈壁都没吃早饭,给鹿九奶奶拿了五十块钱,就抱着孩子去了镇上,坐了早班车就回了县城,和他们一块儿回去的还有鹿小军。

    他想到豆腐坊看看,有没有什么新产品。

    小鹿村的豆腐加工点毕竟是他一手促成的,如今好容易回来了,也得多关注关注才行。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那就是逃避相亲。

    “昨天晚上,我妈拿了二十多个姑娘的名字,让我去相看。”鹿小军捂着脑袋,只觉得灵魂都在疼了。

    “那你不会说你打算在学校谈?”

    鹿仁佳有点无语:“再不济你就说你想找个大学生?”

    “我妈让我不要好高骛远,那名单里有一半都是我三哥拿回来的女教师名字。”鹿小军上的是师范,鹿九奶奶也不管他读的什么专业,但以后肯定逃不掉做老师,还不如从一开始就跟老师相亲呢。

    姚姥姥听了后连连点头:“其实也没错,你这个年纪正好,再不谈以后就难谈了。”

    鹿小军却是连连摇头:“我打算毕业后争取留校呢。”

    既然都是当老师,还不如努力一把,当大学的老师,而且争取留校了,以后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是在外地,要是现在结了婚,以后妻子就要远离娘家,跟他到外地去打拼,他是无所谓,但对人家姑娘来说,就有点太不公平了。

    “那是不能行。”

    姚姥姥以前嫁过女儿,自然知道女儿远嫁的滋味。

    鹿小军在这一点上的慎重,就很让她喜欢,一直让鹿小军在家里过了好几天,才放他回去了。

    而接下来的日子,夫妻俩就各司其职,一个接了绣花厂的任务,争取暑假期间做完一副,这样下班学期,他可以全心全意投入学习,而鹿仁佳则更关心卤干子罐头的事。

    方智俊之前做过卤干子罐头的试验。

    失败的多,成功的少。

    而且成功的也因为口感上的差异,宣布失败,准确来说,有点难吃。

    口感黏糊糊的,没有劲道,颜色也变的黢黑,看起来就没食欲,但要做罐头,就必须要经过高温密封,可一旦高温密封,卤干子的口感就会变,味道也会变,最终也是失败。

    可要是不做罐头,又能做什么呢?

    鹿仁佳还是不死心,这次回来就全新研究密封技术了。

    她一开始想用烘干房做高温处理,代替蒸煮技术,从而进行高温密封,可与原来的蒸煮技术一样,这样干烘之下的卤干子,最终口感已经从卤豆干变成卤干了,虽然味道上没什么区别,但是很费牙齿。

    周厂长倒是挺喜欢这一口,撒了致死量辣椒粉,一口干子一口酒,别提多美了。

    被鹿仁佳嫌弃的干子,还被他拿去送人了,几个老厂长一吃,还都挺喜欢,就是织布厂的副厂长把牙崩掉了一颗,也不知道是原本就已经老化了,还是干子惹的祸。

    吃完了周厂长还意犹未尽。

    “佳佳,上次那个卤干子再做点儿呗。”周厂长手里端着饭盒,饭盒里是一张新鲜的毛肚:“老刘要的,你瞧,人家还送了新鲜毛肚,说年轻的娃娃都爱吃这个。”

    毛肚啊……

    鹿仁佳的脑子里顿时冒出了红油毛肚的画面。

    伸手接过毛肚:“行,我现在就去舀豆浆。”

    最大的诚意当然是要从原材料开始!

    “其实同样的法子,做肉干更好。”出来放松眼睛和活动手指的沐戈壁站在旁边幽幽的说道,比起豆干他更喜欢吃肉干,毕竟豆干这种东西,他已经从小吃到大了。

    “对对对,肉干。”

    周厂长一听这话,赶紧奔着鹿仁佳追过去。

    结局当然是不行。

    肉干和豆干需要的烘干时间是不同的,烘干豆干的时间,压根烘干不了肉干,但鹿仁佳也没说不给做,而是再次将自家闲置很久烤炉给收拾了出来。

    既然烘干房不行,那烤炉如何?

    于是,带着方智俊一起回家的田雪,一进门就闻见了一股辛辣的肉香。

    方智俊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做的什么啊,这么香?”

    鹿仁佳听到熟悉的声音,连忙从烤炉背后探出头来:“小方?你怎么来了?”

    “我跟田姨一块儿来的。”

    方智俊笑笑:“我刚知道,原来我们大院的柳叔居然是田姨的老同学,我这不是想开个小商店嘛,柳叔就介绍了田姨给我认识,谁曾想一见面,居然是个熟人。”

    “老柳之前一直住在西北那边,之前我寄过几次信,他一直没收到,最近刚联系上。”田雪看似在跟鹿仁佳解释,实则却是说给周厂长听的:“以前都是一个大学的,后来毕业了我们去了油田,他则是留校了,谁曾想,竟然给他学生给举报了。”

    田雪叹了口气:“我还寄了两封信,也辛亏我没瞎写什么内容,不然咱家也会受牵连。”

    如今想来,当时也属于运气好了。

    作者有话说:

    熟人,那就是一个圈儿

    第140章 八卦

    方智俊一来, 家里就更热闹了。

    鹿小军和方智俊两个人也算投缘,都属于那种一心往前奔的人,不到两天就同进同出了, 反倒是鹿仁佳和沐戈壁夫妻俩,一个接了任务在家绣花, 另一个则带孩子带的不亦乐乎。

    鹿仁佳力气大, 小勺又是个奶娃娃, 她一天到晚的抱着东奔西跑的, 一点儿都不觉得累,哪怕睡着了,都用一根束带背在后背上。

    豆腐坊的工人们看了都忍不住打趣:“真这么喜欢自己生一个呗。”

    说到底, 鹿仁佳结婚也好几年了, 肚皮一直没鼓起来,也叫这些与她关系好的大娘们感到担心。

    “我倒是想呢, 这不是上学呢嘛。”

    鹿仁佳笑嘻嘻地就将话题扯开了,转到另一位大娘的身上:“二花妈, 我听二花说,你家大春准备回城了?”

    “可不是嘛。”二花妈一提起这个儿子就生气:“说起来当初他下乡,我们也是无奈,他爸那时候一个月四十一块钱, 其中还有五块钱是奖金,家里四个孩子, 就他一个人年纪达标了, 我嘛,来磨豆腐干的都是卖力气的活, 哪里像现在还有机器呢, 就连工资也就比学徒工好点儿, 他这心里就不满意啊,怪他爸当初没把工作传给他,下了乡后头一年就结婚了,现在生了五六个讨债鬼,要一起带回来,家里屁股都转不开的地方,哪里住得下哦。”

    二花妈是真的愁。

    当初大儿子年纪最大,丈夫的工资要养家糊口,只能委屈大儿子下乡,下面两个姑娘,也是年纪一到就赶紧定亲嫁人了,这才能留在城里,剩下一个最小的儿子,到现在也才十五岁。

    所以大儿子的怨恨她能理解,但不接受。

    她甚至觉得大儿子就是自私。

    毕竟自从大儿子下乡后,她心疼不已,所以每半年寄一次钱,每次五十块,他弟弟妹妹何时享受过这些?

    “大春他心里就是有点不服气,但还是想着爹妈的,不然他怎么不愿在乡下呆着?就想着回县城来?”旁边胡婶子连忙开口安慰,她不停的给二花妈顺气:“再说你不也说大春那大丫头争气么?正好回来好好学,以后也能考个大学生。”

    说到这个孙女,二花妈倒是舒坦些了。

    “这丫头确实不错,就是她那个妈……”一边说,二花妈一边摇头。

    显然是对儿媳妇不满意了。

    “我也不是嫌弃她是个农村的,咱们工人农民一家亲,都是一家人,就是吧,太懒了,太邋遢了,我去看过一回,那房间里,老鼠都站不住脚的那种。”

    “都一样哦,我家那个不也是……”

    “要我说,这都是眼里没活儿的,但凡眼里有活儿,也不至于过成这样,我们谈了玩的话,这床也不是一个人睡,你儿子哪就不作兴拿一拿笤帚杆子啊,她一个妇女,带五个孩子,有个疏漏嘛,也应该能理解哎。”说这话,是只生了三个姑娘没儿子的工人。

    她自然要为妇女同志发声。

    “再说了,你儿子都能住的下去,你当做没看见就是咧,这不哑不聋不做家翁晓得啊,我们做老婆婆的,多做事,少说话就行咧。”

    “……”

    一群婆婆和一群丈母娘开始了对于家务的争论,比如说,这家务该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