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阅读 - 历史小说 - 天启回归之铁血大明在线阅读 - 第81章 脸发热 眼发红

第81章 脸发热 眼发红

    原本一件件案件审下来,他们这些阁老,六部九卿什么的就感到老脸越来越发热了。

    当然,这不是有痒了,而是被臊的。

    他们以前是只顾着盯着皇上手里那点的权力,盯着朝堂上和各府道衙门的那些位置。

    却没有想到下面的吏治竟然腐败到了如此程度。

    不错,他们是搭帮结派的和皇权对着干来着。

    是想方设法排除异己,扶植自己人来着。

    可他们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施展自己的治国理念,是为了彰显自己的才华。

    可从没有想着要祸国殃民来着。

    但通过这些天的查案,这脸可是被打的啪啪直响啊!

    贪污成风,漂墨成例,你不同意或者不参与就是异己。

    就会被同僚,被上司,被下属同时排挤。

    这就是他们治下的官场吗?

    人家神宗帝不想和朝臣们扯皮,已经撂挑子了十多年。

    您能硬说这是人家管理出来的国家吗?

    泰昌帝就更不用说了,人家登基一个月,就没理过朝政,都是咱这些朝臣在操作。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新帝就更不用说了,一直就在坚持着查贪污除腐败,整顿军制、吏治。

    可自己这些人还认为人家是在夺权,想要搞独裁。

    现在可好,用事实说话了,人家皇上是对的。

    因此,就连毕自严、周嘉谟、李标等这些无党派人士都感到惭愧了。

    更别说方从哲、韩廣、刘一景、周宗建、左光斗、邹元彪等这些各党派的元老了。

    他们看到那些贪污、走私的数目都感到触目惊心。

    因为他们这些人的家底子,哪家团吧团吧也超不出两千两白银。

    可那些下面官员的一次漂墨就能涉及数千上万两的银子。

    而那些富商呼朋唤友去吃一顿花酒费用,比他们的家底子都多。

    因而这些高官不用皇上催促,自己就加重了对各个案件的查处力度。

    对涉案的乡党、同年、学友从开始的愧疚感转变成了厌恶甚至是憎恨。

    当然,这其中是有一些廉洁,性刚的官员是真的嫉恶如仇。

    但也不乏有些官员是因为心理不平衡,在报复那些贪污官员和走私商人。

    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这些案件查处的是越来越顺利,但牵连的人也是越来越多。

    首先感到有些不对劲儿的就是毕自严。

    他掌管的户部可是贪污、腐败的大户,整天也是忙的脚不着地,团团转。

    所以每次他把案件汇总交给皇上御览后,皇上都会说后续的事情你就不用操心了,朕会安排人去办案。

    他也感觉这样也挺省事,自己不用操别的心、费别的劲儿,只管查账、理案就行了。

    可当他有一次见到大车小车往宫里拉银子的时候,就醒悟了。

    原来皇上接手查案的原因不是为了体恤自己,而是为了抄家拉银子啊!

    毕自严连忙放下了手里的事,亲自在各部、各寺、司走了一趟,发现他们的处理方法和自己一样。

    老,毕可不干了,你当皇上的把银子都拉进了内努,要自己这户部是干嘛的?

    国库里都快要能跑马了,眼看着俸禄都发不下去,你这当皇帝的怎么能独吞那么多银子?

    再说了,这查贪收缴的脏银就应该进脏没库,哪能都进了内努?

    毕自严怕自己一个人去犟不过皇上,就在各有司衙门嗷了一嗓子:

    你们想要发下这次的俸禄的,就跟老子一起去找皇上要银子去。

    各部衙门的头头脑脑听了毕自严的解释后,都一拍脑门子,可不是嘛!

    一群老狐狸被一个小狐狸给整晕乎了,咋把这么重要的事情给忘了。

    看来这当官就得脸皮要厚,脸皮厚了就不会感到臊的慌,也就不会出现这种错误。

    他们在一起拢了一下这些天办的案子。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这些案子,涉及到的银两加在一起都有三四千万两银子了。

    这下可好了,所以人的脸皮子也不发热了,变成红眼睛了。

    他们一起跑到了阁老的官舍,裹挟着众阁老就进了乾清宫。

    朱由校也不是小气的人,听了他们的来意后,小爪子一挥说道:

    “这次办案你们也参与了,都挺辛苦的。

    朕就把抄没的银两分一半入国库吧。

    这些银子不到四千万两,朕就吃点亏,均给国库两千万两吧。

    以后办案,就照着这样的规矩了。

    只要是我锦衣卫和东厂查的案子,都分给国库一半。

    不过,张家口堡的案子是朕的锦衣卫拿命办的差,你们就不要参合了,那些银子朕有用。”

    朱由校直接给出了一个分赃的方案。

    众朝臣看人家皇上如此干脆利索,也不好意思再挣什么多少了。

    毕竟人家还是个孩子吗,给逼急了整哭了咋办?

    众朝臣达到了目的,心满意足的回去继续查案了。

    可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朱由校在他们走后一连下了两道圣旨。

    第一道圣旨,是以给两位大行皇帝祈福尽孝的名义,赦免了明年全国一年的粮税。

    第二道圣旨更邪乎,他直接把全大明官员的俸禄给翻了一倍,名曰这叫高薪养廉。

    而且说明,朕不亏待给大明办差的官员。

    但以后让朕查出来谁还敢贪赃舞弊,徇私枉法,也不要埋怨朕是暴君。

    众阁老大臣琢磨了一下,这两道圣旨哪个都拦不下。

    大明以孝治国,你难道还不能让皇上给爷、老子尽尽孝?

    再说了,这可是针对全天下农民的好事,谁也不想被亿万人给整天挂在嘴上。

    第二个就更别说了,谁敢阻止了,就不说要被所有官员给记挂了,就是回到家里也上不了床啊!

    反正明年的银子也够花了,其他大的收项也还在,算了吧。

    而那些四处被派出去抄家拿人的队伍又多了一项工作,就是替皇上和朝廷发布这两道新的旨意。

    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有了这两道旨意开路,他们办案比以往顺利的多了多。

    那些得到旨意的贫苦农民,不仅仅万分感念皇恩。

    连带着对他们这些宣旨带办案的人也是千恩万谢。

    老百姓的道理很简单,这新皇帝一登基就免了加饷、城门税,这还没几天呢又免了明年的粮税。

    这是个好皇帝,好皇帝派下来的人就是好人。

    那好皇帝要捉拿的人就是坏人,就该被抄家。

    朱由校用了一年的田税,安抚住了老百姓的心。

    他这就不怕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到处扇风点火了。

    在这封建时期的大明,只要是农民不造反,谁也翻不了天。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用全部精力去支援辽东。

    等消除了外部隐患,咱关起门来再说说自家的事情。堂少的天启回归之铁血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