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阅读 - 历史小说 - 天启回归之铁血大明在线阅读 - 第9章 大明的内忧外患

第9章 大明的内忧外患

    孙承宗说着站起来对着虚空拱了拱手说道:

    “臣孙承宗可当不起太祖爷如此夸赞。

    不过,我孙承宗在有生之年,必当全心全力辅佐我皇重整大明河山,死而后已。

    我孙氏一族,从此生是大明的人,死是大明的鬼,如违此言,天地灭之。”

    孙承宗说完以后对虚空深施一礼后坐下问道:

    “陛下刚才说我大明威胁不在外,而在内。能否细说一下。”

    朱由校知道这是老师在考校学生了,就整衣端坐,开始论道:

    “孙师,我们就不说远的了。

    就说去年的萨尔浒大战,如果那十二万大军让孙师指挥,

    如果不让朝堂之上,那些不知兵的大臣瞎嚷嚷,这结局会如何?

    在朕说,去岁大败,方从哲罪在镐之上。

    第一,杨镐本就是庸才,万历二十五年援战朝鲜,望敌而逃,全军溃败。

    却被沈阁老粉饰一下,大败变成了大捷,如同儿戏。

    这臭事你方阁老能说不知道吗?

    但为何又要举荐杨镐经略辽东?无他,党争儿。

    第二,在看用的那些领兵大将都是些什么人?

    杜松,马林,李如柏,刘綎。

    人人有资历,个个有靠山,打仗不争气,内斗争第一。

    大帅本无能,骄兵悍将还不听指挥,这仗怎么打?

    第三,你方从哲,赵兴邦不知边关兵计,坐在朝堂之上为了省几两银子就连番催战。

    前线将帅依朝堂之令而行,这仗要是能打胜,只能说是祖宗显灵了。”

    孙承宗点了点头说道:“依陛下所言,这大明的威胁在于党争,在于兵备松弛了?”

    朱由校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说道:

    “这只是大明忧患之一二。

    这大明朝堂的党争,已经到了祸国殃民的地步。

    盈盈朝臣,有几个是在为这社稷黎民做事?

    他们占据朝堂,只是为了争而争。

    只要政敌说是对的,我必然说是错的,不错也得错。

    只要政敌说是错的,我必然说是对的,不对也得对。

    你今天整倒我几个党朋,我明天就要整倒你几个同伙。

    他们可把我大明皇家放在眼里?

    他们可把这江山万民放在心上?

    不过,在一件事上他们做的倒是挺有默契的,那就是捞银子。

    什么漂没,什么碳敬,冰敬,茶敬,年节供奉等等,明目繁多,用足了心思。

    他们嘴里高呼着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

    可做的事儿呢,有哪件要脸了?

    这农民种地,一年辛辛苦苦的收入,有他们一个铺子一天的收入多么?

    可为什么他们就只让收地税,不让收商税呢?

    因为他们名下的地不用纳税。

    因为他们名下,或者说他们背后的东家名下有大量的铺子、生意。

    他们只想做附在大明身上的蚂蝗。

    吸血,吸血,再吸血,却不想付出一丝一毫。

    而这血是从哪里来的?这血在那些苦哈哈的老农身上。

    这血在这大明万里江山的气运之上。

    等到什么时候这些老农民撑不住了揭竿而起,那我大明的气运也是算到头了。

    纵观历史朝朝代代都是如此兴亡交替,可那些文人世家却可永存。

    大唐亡了,他们可以重新站在大宋的朝堂之上。

    大宋亡了,他们可以站在我大明的朝堂之上。

    我大明亡了,他们还可以站到野猪皮子的朝堂之上。

    所以,他们从不会在乎你皇家的江山怎么样。

    他们只在乎自身的利益如何。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他们嘴里的那些忠义廉耻还是听听算了,千万当不得真。”

    孙承宗听了朱由校的话,无奈的摇了摇头。

    他虽然也是个读书人,可不得不说皇上这话,说的虽然难听,还有点极端,可却是一针见血,是大实话。

    “陛下,这朝堂之风气要慢慢来,可不能操之过急。

    这些朝臣的身后,关联着一系列的势力,动一而发全身。

    一个不慎,他们就会闹出大乱子,不得不防。”

    朱由校苦涩的对孙承宗说道:

    “孙师,不是朕急功近利,而是这大明真的没有时间了。

    你观历史,每次朝堂更替之前必有连年的天灾人祸。

    汉末,连年大旱,赤地千里,饿浮满地。

    这才有起义不断,兵灾连年。唐末,宋末个个如此。

    当然,当皇帝的昏庸无能有着一定的责任。

    可那些老农民,只要他们有口吃的,不至于饿死,就不会冒着杀头的危险去造反。

    所以这天灾缺粮,才是压倒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孙承宗皱着眉说道:“虽然我大明现在每年都有部分地区受灾,可还不至于缺粮啊?”

    朱由校拧着眉头思考着,他不知道该如何给他解释一下小冰川气候的可怕。

    难道能和他说现在的欧洲已经冻死多少多少人了。

    东边的老毛子已经饿死多少多少人了吗?

    “孙师,朕在闲时曾去过钦天监翻看过二十年来历年的气候记录。

    可以说这二十年来,大明疆域内的气温每年都在大幅度的下降。

    都按种麦子最好的季节记录来说吧。

    这二十年来春麦的播种期已经延迟了将近一个月。

    而能种小麦子的地区,从长城眼线已经向南推移了百十里地。

    草原上每年的冬天都在延长,冻死的牛羊在逐年增多。

    那老奴为何急着攻占我大明?是因为他们那里越来越冷了。

    他们那里的冰雪线在逐年南移。适合种庄稼的地方越来越少。

    所以他们急着向南来找活路,急着来劫掠我大明获得粮食。

    而我大明陕西,山西,山东,河南这些的人口和产粮大省的旱灾也在连年增多。

    干旱的区域也在连年在增大,受灾的人口每年都在明显增加。

    而这样的气候还要持续多少年。

    这气温最终能降低到什么程度。

    这受影响的区域到底会增加多少。

    这样的灾害需要多少年才能缓解。

    我们对这些都不得而知啊。

    所以孙师,朕不得不向最坏的后果考虑。

    我大明一亿五千万子民生死委于朕一身。

    孙师,你说朕能不着急吗?

    朕只有先整合了朝堂,恢复了军备,才能带领着万民,一心共度难关啊!”堂少的天启回归之铁血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