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阅读 - 历史小说 - 明末大寨主在线阅读 - 第四百二十九章 全都给你拿走

第四百二十九章 全都给你拿走

    与此同时,户部辖下的税务总司的官员们,也开始以高调的姿态进入赣榆县。

    大乾早就不是那个窝在东镇庙的山贼了,自从开邦建制以来,他们有了属于自己的班子,自己的体系。

    如同命根子一般存在的税务司,这个时候肯定不会窝在后方,享受太平日子。

    值得一提的是,大乾内部对于收税的问题,曾经展开过非常激烈的讨论。

    最后得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结论,那就是大明内部其实并不缺钱,在全世界的贸易中,大明吸纳了大量的白银进入大明。

    按照道理来推算,大明绝对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富有的国家。

    同时,因为与南国有了一定程度的接触,尤其是大乾救民会的对外延伸,让大乾看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大明,一个匪夷所思的大明。

    你说大明南国富有吧,实际上,他是真的穷困,号称鱼米之乡的江南,衣不蔽体,流离失所的百姓,大把的存在。

    甚至江南地区,有些个别的士绅豪富,能搞起来数千人,上万人的奴仆队伍。

    是奴仆,不是雇佣。

    这些连家都没有的人,被迫签约,世世代代为士绅之奴。

    子子孙孙,不能逃脱贱籍。

    但是你说穷困吧,他偏偏富得流油。

    先说小规模的,有些富户,小士绅,可以租用地主豪门的土地,雇佣工人,大规模的从事农副产品加工。

    比如说以牙行为代表的搬运稻谷、石头、砍伐竹林、种植蓝靛树木、烧砖瓦木炭、锯木制板、制糖造纸等生产经营活动,赚的盆满钵满。

    还有些霸气十足的大佬,人家直接搞了资本主义。

    看到那些达官显贵提供过来的情报,看的楚行都心惊肉跳。

    数百人的纺织厂,在江南随地可见,这些丝绸被源源不断的加工生产,畅销海内外。

    这些东西,楚行勉强在课本上学到过。

    后面就会让楚行感觉魔幻,甚至匪夷所思了。

    嘉兴有个救命会的会员,送回的信息是,有个大东家,有二十多家榨油厂,雇佣一千余人。

    垄断了整个府的实用油的供应。

    如果说,这就让人震惊了,那真的是小瞧了大明帝国了。

    大明帝国的拿手手艺,瓷器,那才叫真的叫人震惊。

    景德镇那一带,那边儿雇佣一千人以上的窑都是小扒菜。动不动就三五千人的大作坊主数不胜数。

    这些人每年搞个几十万两白银,那不要太轻松。

    如果说,这就让你震惊了,那你就有点太单纯了。

    还有更夸张的,根据情报组织送来的情报,南国的矿场,以私营的为主,雇佣的工人兼职是个天文数字。

    上万人的矿场主,比比皆是,兼职就是一个独立的王国。

    这些大佬们的钱财,随便拿出来点,就足够崇祯皇帝称霸全世界了。

    可实际结果是,完全没有。

    因为在崇祯之前,所有尝试收税的君主都失败了。

    最匪夷所思的是,那些抗税的人,还得到了赞扬,在江南名声非常高。

    比较出名的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五人墓碑记》。

    不过这也不太怪地方不愿意交税。

    实在是朝廷对于地方基本上已经失去了管控了。

    朝廷派出去的收税太监,压根就收不到那些有保护伞的大人物的钱财。

    他们只能欺负欺负普通人家,搞敲诈勒索,因为真的要收税,是需要武力保障,是需要有正经的行政体系做支持的。

    大明早就做不到这一点了。

    所以负责给皇帝收税的太监,将地方搞得是乌烟瘴气,“矿不必穴”、“税不必商”啥都有。

    意思很简单,就是说开矿时并不针对矿穴而威胁要在人家的房屋和祖坟下采矿,以索要好处;收税时也不管有没有商业活动,到处设点,尽力搜刮。

    然后最扯淡的是,这些钱大多数都落到太监自己的口袋里去了。

    皇帝连十分之一都未必能拿得到。

    其实大明的赋税真的不高,综合税率连百分之十都未必能达到,同时期的本子国,都搞到百分之五十了。

    大明收不上来地方的钱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机构与正常的财政不能对日益高速发展的工商业施行有效的征税。

    而每次想收税的时候,走的又基本上都是歪路。

    久而久之,皇帝一想收税,就让全天下人都烦。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最后只能欺负那些没有能耐的老百姓。至于你想让大地主、大豪族交税,人家凭什么?

    人家但凡是有条件,人家连一文钱都不想给皇帝。

    你不拿着刀片子,比划着人家才不愿意给你钱呢。

    而且人家做生意,成本一点不低,人家要应付海盗,应付山贼,买通地方官,这都是成本的。

    可朝廷收了税能给他们带来什么?什么都没有。

    相比之下,通过传教士,得到的消息便是,人家英吉利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了。

    人家将财政收入的基础,开始尝试建立在工商业基础之上,国家可凭借工商税收来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于是工商业发展与财政收入“同呼吸、共命运”。

    也因如此,国家颁布了一系列针对商人的产权保护措施与法律体系。这些产权保护措施又进一步推动了英国工商业的发展,增加了国家的税收。

    楚行觉得,估计用不了多久,英吉利可能就要崛起,势必成为东方无与伦比的威胁。

    所以当楚行决定向南国伸出触角的时候,第一反应便是必须建立起完整的税收体系,不能让那些白花花的银子,完完全全进入士绅的口袋。

    当然,这些金银到了他们口袋里,也纯粹是浪费。

    因为根据楚行的认知,这帮蠢货得到银子之后,想的根本不是改变百姓的生活,也不是继续扩大再生产,而是将银子埋到土里。

    让大明永远陷入一种怪圈,那就是全世界的银子往大明流,可是大明永远在缺钱。

    楚行绝对不会惯着他们的。

    楚行要指着南国给他输血呢,不然他直接对山东的西三府直接倾力一击,比什么不香。

    何必那么费力巴拉的派出南下军团打仗,还不是看中了他们是鱼米之乡,他们有数不尽的小钱钱,可以为大乾所用。

    所以,南下的文官体系之中,税务司的官员,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难以让人想象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赣榆县这边儿。

    信任的知县是负责建立起行政统治的人,但是因为人才稀缺,大乾只能给他派二十来个人,除了知县之外,大多数顶多会个写写算算,懂得大乾的律法,然后就完了。

    兵部官员,也可怜的要命。

    真正的兵部大佬,就一个,文员十来个,募兵的时候,还得靠军队的帮忙,才能征召人手。

    唯独他们税务司不一样,人员多得要命,而且都是老手。

    有品级,为楚行亲自任命的官员,就有十几个。

    他们带来的文员可能没有那么多,但是却带了一支谁都想象不到的军队,脱胎于蒙山铁头鹰的税务司直属部队,三百多人。

    楚行的本意是让他们永远的消失在这个世界上的。

    可是随着大乾的发展,这些人找到了新的舞台,并未大乾继续效力,楚行自然也就留下了他们。

    这帮人所到之处,真的是寸草不生,鸡犬不留,连蚊子腿,都能给大乾炸出二两油来。

    而且这帮人清廉的要命,他们的命都在楚行手里攥着呢,谁敢贪污受贿,立刻有情报人员上报,然后直接凌迟。

    对,跳过所有的刑罚,直接凌迟。

    而且绝对的祸及家人,曾经有个蠢货,贪腐了五十两银子,楚行直接让犯罪分子,以及他的家人,包括私生子,来了个现场大认亲。

    然后当着他们的面,用火炮炸毁了他们辛辛苦苦,靠贪污挣来的房屋。

    再接下来,首犯凌迟,余孽抄斩,不留一个活口。

    于是乎,大乾的税务武力一直保持着大乾最纯粹的精神。

    而大乾也是在用行动告诉全世界,不用担心,我们就是来收钱的。

    而且在原有武力的基础上,税务司抵达赣榆县之后,第一件事情,并不是直接抄刀子去挣钱,而是先招兵买马。

    大乾也学会了按图索骥,之前大明收商税,是有一大批青皮流氓,江洋大盗为太监们效力的。

    如今大乾来了,他们重新找到了工作,加入了大乾的温暖的怀抱,成为了大乾税务司的一份子。

    他们本来服务于太监,以为可以赚一个盆满钵满,但是发现皇权在地方屁都不是,人家随意能够拿捏他们。wap.

    所以随着收税太监一个个滚回燕京之后,他们的日子过得无比凄惨,让那些豪门大户一个个差点都捏死。

    而大乾的到来,真的是印证了什么叫做天道好轮回,谁能饶过谁。

    这帮人前脚还让世家豪门,挂在树上,那鞭子抽,那锥子扎屁股呢,后脚就让大乾的军队解救,给他们配发制服和装备。

    让他们成为一名伟大的税务兵。

    要知道,大乾虽然有着精锐的税务兵,可是人员也很稀缺的,真的在南国一扩散,肯定是不够的。

    所以这东西得再培养一波,而且需要那种对地方非常熟悉的人来办。

    甚至出现了人才不够,直接从地方招募对世家、士绅苦大仇深的老百姓加入。

    目的很单纯,就是灭门搞钱,哦不对,应该是合理合法的展开大乾治下的税收工作。

    当然,人才有了之后,肯定不能亏待了他们。

    最精良的大刀长矛都配上,江浙出品,东瀛出品,肯定是捡着最好用的来,战甲都是特质的,上书大乾税务司的字眼。

    楚行觉得不解气,每个百人队,都配备两门一百斤的小炮,防止有士绅敢负隅顽抗。

    让这些加入税务司的武夫们,一个个不得不感慨,这他娘的比大乾的虎贲军都提气!

    有人,有枪,再去收税,那可就顺利太多了。

    尤其是普通的富农以及小商人,税务兵往门口一站,他们立刻老老实实交钱。

    反正本来也该交,而且大乾有政策,只要拿出大明已经缴纳的税务证明,他们这些小角色,就可以放过了。

    大家都想着交钱买平安,而且大乾对于纳税户,还有优待,可以优先接纳大乾的业务,大家肯定不会特别反感。

    但是大地主和大商人就不是那么好说话了。

    尤其是大乾新占领的地区,人家借助地方上的影响力,隐瞒收入,偷税漏税这种操作很普遍,甚至利用家族的青壮和奴仆,直接暴力抗税也是常规操作。

    别看大乾收拾官府的官兵,那是轻而易举。

    但是收拾那些地主,可还真不容易。

    因为大家为朝廷办事的时候,朝廷没银子,士兵打仗也就那么回事儿。

    可是这些暴力抗税的地主、士绅,是真的舍得花钱,暴力抗税的时候,手底下人战斗力是真猛。

    这个时候,税务兵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

    毕竟是地方士绅抗税,兵源有限,遇到强力的武器先进,士气高昂的税务兵,他们是连反抗的能力都没有。

    当然,有个别的情况,也会请求当地的治安队协助,反正就是大乾需要钱,你不反抗还好,敢反抗,就给你全拿走。渤海郡公的明末大寨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