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阅读 - 历史小说 - 明末大寨主在线阅读 - 第三百八十二章 耶稣都救不了我

第三百八十二章 耶稣都救不了我

    人性有一个特别愚蠢的点。

    那就是,你可以通过别人的故事,发现别人的过错,心里叨咕着,我要引以为鉴。

    然后大步流星的踩进别人踩过的坑里面去。

    就比如,考试前刷某手,没好好复习,结果考试没考好。

    当时心里很痛苦,痛定思痛,以后要好好学习。

    但是等到期末复习的时候,你会发现,还是刷手手比较香不是么?

    当然了,如果说一点准备不做,那是不可能的。

    在发现救民军的战争潜力不足之后,官兵也做了充足的准备。

    首先,就是命令地方集结部队,继续集结。

    在战争如果持续到了一定阶段,依然不能获取胜利的时候,朝廷兵马会采取坚壁清野的战术,即消耗救民军的物资,又不让他获取物资。

    逼他加大内部的消耗,直至崩溃。

    对此,朝廷上下已经做好了持续退军的准备。

    同时,孙元化在结合救民军的特点,以及雇佣兵参谋的建议,创造性的提供了一种新的对待救民军的战术。

    那就是利用水师、骑兵,小股精锐部队,穿插到救民军后方,与主力部队配合作战,这种情况,对于救民军将是极其不利的,因为救民军哪怕是正面战场取得了优势,后方也会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再有便是,对武器进行进一步改造和升级,盾牌、铠甲都进行优化。

    这些东西严格上来说,其实也有一些用处,至少在远距离的时候,也是能够挡住子弹的,但是到五六十米以内的中近距离,实际上也没鸟用。

    你用铁片加厚的盾牌,还能有好几毫米厚的钢甲防御能力高?

    救民军的十四毫米的火枪所发射的子弹,几毫米后的钢甲都能打穿,就更别说这些薄铁皮了。

    除非你真不要脸拿着一块很厚很厚的大铁块上战场!

    但是你如果真拿了,那么你也别作战了,那么死重的东西能在你走上战场挨子弹之前,就把你给累死。

    自认为做了充足防备,而且还自认为谨慎无比的明军,一路顺风顺水的抵达了莱州府城不远处,这个时候,距离明军攻占莱州府城实际上已经过去两天了!

    这两天的时间不仅仅足够让明军主力抵达莱州府城不远处,同样的也能够让救民军的前锋部队第三卫也已经赶到莱州府城下!

    当孙元化等一众文武官员,领着三万多先头部队分梯次抵达莱州府城下的时候,他们第一眼所看到的并不是莱州府城,而是挡在莱州府城和他们之间的一股大约五千人的救民军!

    这股救民军此时就在城外大约一里的方向列出了一个巨大方阵,如果有人看过王徐寨前所城战役的话,那么就会看的出来,这个方阵就是当初救民军迎战明军时的方阵:以千户所为基本单位,数个千户所相距数十米不等,一同构成了一个相互支援的庞大步兵方阵!

    方阵中间,就是第三卫的新任指挥使李修文!

    他和其他的军官们一样,骑在马上,然后眯着眼看着远方黑压压一片的明军,脸色有些沉重!

    这可是三万多明军啊,自己能够顺利拖住他们,把他们挡在城外,不让他们顺利进城吗?

    早在昨天,实际上第三卫的一部分前锋侦查部队就已经是抵达了莱州府城下,并且给当时还在后方的李修文带回来了莱州府城的众多情况。

    基本上可以判断,此时在莱州府城内的明军人数已经是不止当初齐岐山等个人所说的一千多人,而是将近三千人了,这多出来的一千多人都是前两天陆续赶到的。

    面对有三千人驻防的莱州府城,而且这三千人的前锋,也不是什么青壮、民夫之类的,而是正儿八经的卫所兵。

    而后方的第二上直卫亲军指挥使陈先赟,也是在昨天晚上给他传来了大王的最新的命令,命令要求他第二天务必赶到莱州府城,视情况对莱州府城发起进攻,如当面敌军不强,应当从速占领之。

    如果抵抗敌军甚众,则是试探一番,探出明军虚实,等待第二上直卫亲军以及第七卫抵达再做打算。

    同时这道命令还有一个附带的任务,那就是务必阻拦更多的明军进入莱州府城,避免加大攻占莱州府城的难度。

    要尽可能的把后续来到的明军拦在莱州府城外,迫使他们和己方进行野外决战!

    陈先赟之所以发出这样的命令,是因为虽然没有没有野战兵团这个称号,但是前军总指挥是陈先赟,他有这个权限。

    而且大王楚行以及救民军的一众高级将领也都认可这个决策,尽可能的争取在野外和明军交战,避免让大量的明军主力龟缩在莱州府城内。

    而最好的情况就是,在野外来一次战略大决战,直接一战定胜负!

    这样一方面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救民军擅长打野外决战的优势,另外一方面也可以避免明军玩死守消耗战。

    如果能够再一次复制王徐寨前所城战役,那是最好不过了!

    接到命令后,今天黎明时分,李修文就是带着部队继续赶路了,并且顺利在中午时分赶到了莱州府城城下。

    这直接对莱州府城发动总攻自然是不可能的了,毕竟第三卫就算是再自大,也是没有把握能够短时间内击溃这三千人,进而重新占领莱州府城。

    他们赶到了莱州府城下后,本来还打算发动一次试探性的进攻,摸摸城内明军的虚实,同时为后续主力抵达莱州府城的总攻做准备。

    但是还没有等他们发起试探性的进攻后,侦骑就是禀告,说是东北方向发现了大量的明军正朝着莱州府城而来。

    一问多少明军,就连侦骑也是说不出来,因为侦骑当时一眼都看不到明军行军队列的尽头!

    只能是初步判断,来袭明军至少在五千人以上,甚至有可能万人以上!

    至于万人以上的这个上具体到那里,他们侦骑自己都还没有搞明白呢!

    得知这个情况后,李修文自然是没有任何的心情去对莱州府城发起什么试探性的进攻了。

    当即就是命令部队准备拦截作战!

    他可是时刻都记得自己的任务:不得放更多的明军进入莱州府城内,更不要说上万人了。

    如果让上万人进入了莱州府城,而且还带来了大量的辎重,比如说粮食什么的,到时候想要攻打莱州府城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

    如果到时候打不下去就只能围困了,这围困没有几个月也是没有什么效果,而几个月时间里救民军的主力被牵制在莱州府城,而没能持续扩张的话,被围困的明军没有饿死,他们自己就得先弹尽粮绝。

    时间,对于救民军而言是极其宝贵的,主力被拖住一个月都是麻烦事,如果是两三个月,到时候大乾王国说不准就会自行崩溃了。

    更加不要说,数万明军如果被围困在莱州府城,大明王朝肯定不会无动于衷啊,恐怕明王朝会集结周围数省的兵力来解困。

    到时候,救民军就算战斗力再强悍,也是避免不了被碾压的结局啊!

    所以,李修文哪怕是明明知道己方的兵力处于极大的劣势,但是他也必须摆出阵型打一场拦截作战。

    但是,李修文预料到了会有超过五千人,甚至上万人的明军来,但是他依旧是没有想到,孙元化和余大成因为得知了先锋部队的溃败之后,一路之上谨慎无比,除了派遣了五千人不到的前锋搜索部队外,其他兵力一个都没派遣出去,而是全都集中在一块行军赶路。

    这样也就出现了一个让李修文自己都预料不到的情况!

    来袭的明军不止五千,甚至都不止一万,而是三万多!

    而且人家是成梯次排列,后方还有两万多。

    五到六万的敌军,这可是直接上升了十倍的层次。

    看到前方黑压压一片,几乎看不到尽头的明军,李修文的脸色阴沉的可怕!

    我靠!耶稣来了,也救不了我啊!

    看到这么多明军来袭,而且己方兵力劣势巨大,李修文的第一想法就是率军逃跑。

    但是一想到严苛无比的军法,再想想自己在青州府城里已经开始享福的家人,和自己新纳的小妾,他就是打消了立即率军逃跑的念头!

    撤退是可以,但是绝对不能打都不打就直接逃跑,这样的话,军法无情,哪怕是他这种情况是情有可原,但是估计也会在大王面前失了分。

    没有人会喜欢一个打都不打,直接就逃跑的将领!

    哪怕是之前莱州府城的知府齐岐山,他带着击败治安军和千名青壮、民夫,都是坚守到了最后一刻,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是突围撤退。

    齐岐山这么做,自然有着这么做的理由!

    而现在,李修文同样也会有这么做的理由,而且这个理由还是一摸一样的!

    现在的李修文和之前的齐岐山,所面临的情况是极为相似的,那就是打不过,但是又不能不打,而且这个打还不能打的太激烈,需要避免的无谓的损失。

    这就极为考验身为一个前线将领的能力了!

    看着前方黑压压,看不到尽头的明军缓缓而来,不仅仅是李修文感觉到压力巨大,萌发了转身就跑的念头,下属的诸多军官和士兵们更是如此。

    有老底子的部队还好说,现在他手底下的部队,大多数都没经过多久的思想教育。

    他们可没有什么忠诚、信仰之类的东西支撑着他们,他们之所以走上战场,理由很简单很简单,那就是为了吃饱饭!

    参军不仅仅能够自己吃饱饭,而且还能够领上一份饷银养家糊口,这对于这些士兵来说,给大乾王国打仗卖命,这只是一份养家糊口的职业而已。

    而并不是说他们天生就喜欢打仗厮杀!

    这种通过战争,迅速扩编的坏处,是压根就无法避免的。

    在这面临强敌时还能够列出完整的队形,并且没有发生太大的动乱,那纯粹是因为军法严苛。

    不听从命令擅自行动,不战而逃,这些行为在救民军里都是最严重的违纪行为,一旦做出来立马就是斩立决的下场。

    后头的军官们可是时刻都盯着呢,一旦有逃兵出现,军官们立即就会策马而上,二话不说直接一刀劈下去。

    在王徐寨前所城战役的时候,救民军的军官以及嫡属于大都督府的军法队,一共斩杀了逃兵一百三十余人!

    全部都是当场斩杀,没有丝毫的犹豫!

    所以现在,哪怕这些士兵们心中已经有着恐惧了,但是对于军法的恐惧,对服从命令的本能让他们依旧能够组成阵型。

    倒是那些中低级军官们,他们的表现比普通士兵要好得多,甚至比李修文这些高级将领也是要好得多。

    一方面,这些基层军官对战况的了解是不完全的,他们并不知道来袭的明军到底有多少人,另外一方面李修文也是对他们说过,后方的援兵已经在路上,不用多久就能够赶到。

    再说了,人们总是会一种心理,天塌下来有个子高的顶着!

    上头的指挥使、指挥佥事都还一副从容神态呢,自己有什么好紧张的,要说小命宝贵,那也是指挥使、千户们的小命比自己的更宝贵啊!请下载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自己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百户呢!

    诸多情况,造成了如今的第三卫,虽然说军心已经略微动摇,但是依旧列出了方阵准备迎敌!

    看着前方的救民军方阵,孙元化同样是皱眉!

    眼前这区区五千多人的救民军为什么不逃跑?是什么给了他们勇气,让他们敢于螳臂当车?渤海郡公的明末大寨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