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阅读 - 耽美小说 - 燕宫在线阅读 - 186,珠帘翠幕动纷纷,笑语声喧

186,珠帘翠幕动纷纷,笑语声喧

    宣英才嫁进来几个月,虽是新妇,可也立刻承担起了太子妃与长嫂的职责,与宫中众人相处的都不错。不仅薛道娘作为未过门的弟媳对她颇为欣赏敬重,与太子同胞而生的曜华更是亲近她。

    因多年前皇帝就流露出宗君公主都要多留几年的意思,曜华虽然已经十六,天性的温柔平和中却还是带着天家娇宠的天真烂漫,平日无事不是到瑞香宫里陪伴他,便是四下走动。

    这日薛道娘婚期已近,回家备嫁,宣英领命过来替她收拾一二,便见到曜华正在里面坐着。一行人见面,纷纷行礼,寒暄后又坐了下来。

    因新婚不久,宣英身上穿的是杏黄色和杏子红,鲜艳明媚,华贵端庄。薛道娘神色还算平常,也只穿着家常的蜜合色裙子,上面一件湖青色的衫子,手里还拿着一卷书。曜华笑盈盈坐在她对面,目若晨星璀璨,神情又甜又娇:“嫂子也来送道娘?”

    薛道娘就是为了做王妃入宫,如今眼看终于要成婚,心情岂有不忐忑紧张的?虽然握着一卷书,心思却不在上面,不过为了平复心情而已。她性情里有一种磨难造就的坚毅果敢,又因为早早雀屏中选而拥有与旁人不同的底气,在宫中多年与公主宗君们一同入学,早早知世事又不世故,有自己的坚持却不是一味假清高,虽然不是长袖善舞的人,可也上下没有疏漏。

    宣英也是聪明人,两人彼此都有心交好,又喜欢对方的脾气,自然和睦,宣英便道:“我从阿娘宫里来,他毕竟要小心,所以嘱咐我来看看有什么遗漏,帮帮忙,再告个别。道娘这一去可是要两个多月不见了。”

    她笑眯眯的,薛道娘脸上却立刻一红,捏着书的手微微发紧,低了头并不说话。曜华跳脱些,且定王又是弟弟,虽然和道娘一同长大,心里却是将她看做弟妹的,且他自己不动春心,也就十分自然,闻言只是笑:“可不是?好在这一回来了,就是长长久久在宫里了。”

    薛道娘越发不说话,宣英也只是表示同意,两人心里却都微微一颤。

    沈父位在中枢,宣英又是太子妃,对关系重大的太子兄弟们到底婚后怎么安排知道一些关窍,道娘则是在宫里长大,有影没影的事听了好几年,两人都考虑过,甚至不约而同地和太子、定王浅尝辄止地提过。

    本朝开国之时,亲王多是要出镇之国的,一方面手足非旁人可比,二来也可以避免兄弟聚在京中争权夺利。然而发展到如今,出镇已经差不多废弛,能参考的例子是皇帝兄弟。

    然而做兄长的在藩多年后登基称帝,做弟弟的也被改封进了京,这种事想也知道不能作准。

    以如今的形势考虑,太子地位稳固,下面的弟弟没有什么可想的,出镇也有好处,天高地远,小夫妻自己经营,未必不好。薛道娘是眼界开阔,心胸也开阔的女子,并不汲汲营营于长安的富贵气象,自然支持定王在外面做一番事业为父兄分忧,或者谦退离开,表露出不与兄长相争,过好自己日子的态度。

    对宣英而言,这倒是没有太大区别,可是到底如何安排,也是与自己息息相关。偏偏此事旁人都不能影响,只看皇帝自己的取舍。定王大概就是兄弟们之间的一个例子,到底要怎么做,只凭圣意罢了。

    所以说到这事,宣英和道娘难免都静默了一瞬,又恢复了常态——出镇也好,不去也罢,动摇不了什么,只是一种悬而未决的前路。

    两人坐着说了一会话,宣英看道娘诸事打理得整整齐齐,送了辞别的礼,是她自己婚前绣的一扇三折的小桌屏,便起身告辞。曜华来得更早,便起身和她一同离开。等出了道娘的住处,曜华便问宣英要去哪儿:“想着道娘要成婚了,虽然是早知道的事,可是到现在还是觉得心里无聊,嫂子若是去阿娘那里,不如我们一起?”

    宣英倒是正打算再过去。皇后对她信任,交付了许多事,又叫三个才人协助。因庶母不好到东宫来,只能宣英往皇后宫里去。于是姑嫂二人便一路同行,路上曜华便问:“大哥哥过几日在府上设宴,嫂子去不去?他最爱玩,驸马只有跟着折腾的,去年这时候便请阿娘和我们去赏菊,还有二姐姐也去。今年阿娘是不方便了,嫂子呢?”

    瑞香小心是因为毕竟年龄大了,宣英倒是不必拘束着。何况嘉华是帝后头一个孩子,又年长,宣英虽有几分犹疑,却也未曾把话说死:“我也是收到了请柬的,只是还不知道到时候有没有空闲。”

    曜华虽然想要她去,但也知道太子妃事多,并不多说什么,但到了瑞香面前,和宣英一道问安的时候就把这事告诉了瑞香。

    嘉华爱玩,又爱热闹,婚后在宫外更是名堂极多,去年秋天的时候还怀着孩子,也没耽误他设了好几次秋宴,热闹得全京城都知道,排场极大。瑞香向来喜欢孩子们过得舒心自在,皇帝就更是以为寻常,不仅帝后亲临过,也鼓励孩子们多出去玩。

    反正是在公主府或者宗君府上,又不担心出什么事。

    瑞香一看就知道宣英顾及的是什么,只笑着叫人拿点心来,都是他们俩喜欢的花样,又对着宣英道:“宫里也没有什么事,你去就是了。我是年纪大了不爱走动,身子又要小心,不然也不能不去。嘉华新鲜点子最多,驸马又由着他来,不仅不劝,还跟着折腾,好玩的。”

    人与人性情各有不同,瑞香自己不爱动,却不觉得别人都该和自己一样,知道宣英新婚又年轻,本来嘉华第一次相请也应该去的,不过顾及自己不去,做儿媳妇的不好出去玩,便直接叫她去了,又问准备穿什么衣服,戴什么首饰,顺便把曜华福华等人也安排着一并跟去。

    正好景逸宸华带着仍旧养在瑞香身边的景明过来,听见是嘉华设宴,一个个纷纷嚷着要去。瑞香是极其疼爱孩子的,可这样吵闹起来也忍不住头疼,摇头道:“好好,都去,只是景明……”

    见他犹豫,大有不想让景明去的意思,景逸和宸华就对视了一眼,将景明往他面前一推。这三个用惯了这种博可怜好如意的小伎俩,景明立刻往瑞香膝头一趴,乌黑的眼珠水汪汪地自下而上看着他:“阿娘,我真的要一个人留下吗?我好可怜啊!我也想去!”

    他已经四岁了,不仅身体壮实,说话也流利至极,卖可怜的样子简直叫人不忍心拒绝。宣英在旁看着,笑意里不免就多了几分期盼。瑞香和万夫人一样,都容易生出双胎来,这在时人看来简直是极大的福气。尤其帝后不仅子息繁盛,且孩子之间感情极好,在父母面前也并无惧怕拘束之意。如今宣英自己也有了孩子,难免期盼自己能有这样的福气。

    何况,她也不是第一次见,景逸和宸华只比景明大了三岁,是看着他长大的,又不至于年长到不能一起玩,这三个孩子在一起简直皮的能上天,若是惹了祸或是有什么愿望求父母兄姐们,便推出最可爱最年幼,最会撒娇的景明,就这样趴在别人膝上睁着大眼睛软乎乎要求。

    宣英虽然没有见过,但总觉得景逸和宸华小时候大约也没有少用过这一招,一对玉雪可爱,暖呼呼软绵绵的孩子一左一右趴着撒娇,乖巧懂事并不哭闹只是求情,想来更是让人心都要化了。

    曜华也在一旁忍笑看着,又扭头悄悄拉了一下宣英的袖子,眉目间流转着一种慧黠。宣英和他碰了碰眼神。

    虽然瑞香素来是夫妻间脾气好的那个,对孩子也并不严苛,然而这招数不知道用了多少次,又关系着出宫去玩这种大事,他的态度也很坚定,摸了摸景明知道自己很可爱,但也仍然可爱的小脸,语气柔和,还带着几分诱哄:“所以景明就舍得叫阿娘一个人留在宫里吗?你们都去大哥哥府上玩了,阿娘一个人难道不会寂寞吗?”

    景明虽然有几分狡黠,但终究是个心地赤诚的孩子,见状便犹豫起来,两个软绵绵的小手抓住了瑞香的手,显得很是为难的样子:“我……可是……”

    这着实难选,毕竟人人都知道嫁出去的两位公主和宗君的宴会热闹,且一向有来有往,趁着秋日菊花开螃蟹肥的时候能有好几场交替着来,景明也爱热闹爱玩,可孩子的本性,更不想让瑞香一个人,孤孤单单冷冷清清。

    他到底年纪小,一时想不出更多理由。宣英虽然也喜欢孩子,可是自己还有这身孕,且如今带着的弟妹已经不少,便是去宗君府上也怕一时看顾不过来——何况景明才四岁,否则的话皇后也不至于连安乐宗君的府上都不让去。于是,宣英也不便出声了。

    景逸和宸华正是胆大包天又贪玩的时候,因为自己已经去过,所以越发拗不过哭唧唧的景明,此时倒是忙不迭说情。一个笑嘻嘻说有父亲在宫里陪,何况还有外祖母,另一个就跑来摇曜华的手:“有二哥哥带着我们,阿娘还不放心吗?景明从来都是很乖的!”

    曜华忍笑,被摇得坐都坐不稳,肩膀轻抖,景明更是聪明,连连点头,神情认真极了:“就是就是!”

    见他们实在可爱,殿内的人再也忍不住,全都笑了起来。几个小的虽然还没得到准信,但也知道往往这时候就能如愿,干脆全跑到瑞香身边,又蹭又扭,一个劲的撒娇。

    到底年长又心软,疼爱弟弟妹妹们,笑够了的曜华还是开了口:“既然是在大哥哥府上,到那日想来大姐姐也会来,阿娘也不必过于担忧了。把景明的乳母嬷嬷等人全都带上也不妨碍什么,他们自然知道看紧了。何况还有我,到时候也不至于出什么事,看他们求得这么可怜,心又诚,阿娘还是答应了吧?正好,他们几个做舅舅姨姨的,也见见外甥外甥女。”

    熙华嘉华出嫁后都开枝散叶,府上有了孩子的笑闹声,论年纪倒是正好和景明能玩到一起去。

    宣英见瑞香已经动摇,也笑着道:“毕竟是自己人府上,也没什么可担心的,不叫他们到外头去,不要靠近水边,再多派几个人照顾,想也不妨事。八郎这样盼着,阿娘哪里舍得叫他失望?”

    瑞香被三个孩子缠得没法,小孩又都热乎乎的,简直要出汗,只得投降,先允了可以去,耳边便是一串兴高采烈的欢呼,而后又约法三章,景逸和宸华就抢着答应会好好照顾景明。曜华与宣英是大人了,自然不会把责任交给两个孩子,亦是表态一定会小心照顾。

    “少吃螃蟹,不许喝酒,喝点果子露倒也罢了……”瑞香细细嘱咐了几个孩子,还觉得不放心,只打算事后将三个小的身旁的人叫来,好好叮嘱一番,此刻倒也放过了,只是道:“既然是赏秋宴,怎么也得准备点应景的礼物,书画鲜花,都是个心意……”

    孩子虽然小,可人情往来却不能少,瑞香虽然不放心景明出去,但也知道必然没有人敢不细心,既然答应了,也就不再啰嗦,何况有这么几个大人带着,还是去嘉华那里,倒也没有必要十分紧张——如果真的不能答应,瑞香也不会轻易动摇。

    他搂了搂高兴得贴在身边的景明:“好了,这下高兴了吧?到那日阿娘等着你,可要早早回来,嗯?”

    景明是个被满足了愿望就极其乖巧的孩子,闻言眼睛亮晶晶地承诺:“给阿娘带大哥哥家最好看的枫叶和菊花回来!也给阿父!”

    瑞香笑而不语,摸了摸他只梳了两个总角的脑袋:“好,那阿娘就等着了!”

    皇帝过来时,孩子们还没散,宣英在前面侧殿里和协理的才人们对账完毕,又忙碌一会,便接了消息知道皇帝要带太子过来,正好人齐整,便开个家宴,都在这里用膳。

    她已经摸清楚了个人的口味,问准了入席的人只有诸皇子公主宗君,便安排好菜单叫人去请人,传膳,自己则起身到后面禀报给皇后知道,又要服侍瑞香换衣服。

    瑞香虽然带着她,但却并不要她插手,只叫她坐着喝一盏热乎乎的红枣茶,两人隔着屏风说话。殿外是笑语声喧,内室却是平和的轻言细语,宣英颇觉一种欢乐中的静谧,心情松弛而轻盈,和瑞香议论了几句去安乐宗君府上要准备的礼物。因到时候必然人数众多,见面礼也不在少数,瑞香提点了几句重要的人物和细节,便从后面转了出来:“走吧,咱们去迎一迎他们父子。”

    这些年来瑞香私下里和皇帝从不讲究礼数,但当着孩子尤其是儿媳妇,瑞香倒也不曾懈怠,免得他们难以自处。

    宣英陪着瑞香到外头,第一眼看见的便是跟在后面,神色平静,仪态端方的丈夫。她嘴角微微带上笑意施礼,转头便见帝后携手,温言细语地彼此问候。宣英婚后倒也见了不少次这样的场面,但仍旧免不了感觉到一种自己不好直视的亲密,虽然不过是几句寻常之语,但她还是转开了目光,走向太子:“殿下。”

    景历对父母的恩爱倒是司空见惯,微微颔首与曜华等人打了招呼,见父亲已经携着母亲的手,就转头看向宣英:“身体没有不适吧?如今你自己也要小心才是。”

    宣英脸有些红,心里却泛出甜意:“都好,没什么不舒服的,你是知道……诶——”

    景历也当众握住了她的手。宣英颇为羞窘,下意识去看阶上的众人,却见帝后眼中仍然只有彼此,正相携进门,曜华只是微微笑着,景逸和宸华这两个却一人一手抓着正对兄嫂做鬼脸的景明,不叫他捣乱。

    宸华更是笑嘻嘻的:“我们都是拉手!”

    曜华知道两个大的才是真促狭,忍着笑把手放在了宸华肩上轻拍了一下,又拍了一下景逸:“好了,进去吧,今天有鳜鱼吃!”

    宣英虽然性情沉稳做事周到,可毕竟才新婚,眼见着曜华也有揶揄玩笑之意,更觉得不好意思,抬眼看看丈夫,却见他四平八稳,也不放手。她耳根虽然红了又红,但到底也没怎么挣扎。

    横竖舅姑二人才是珠玉在前,景历有样学样,她虽然害羞,但心里也是欢喜的。

    顷刻间,众人齐至,男女分列,丝竹之声袅袅,家宴便也开始了。宣英脸仍有些红,端然坐在曜华上手,渐渐恢复镇定,只是仍旧不大自如。曜华体贴,知道方才大家都看见了,宣英难免不好意思,此刻便正色和她谈论起菜色和个人的口味来,又说起兄弟姐妹的性情喜好来,宣英便也回转颜色,变成了那个端庄周到,落落大方的太子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