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阅读 - 耽美小说 - 这个部队我呆定了在线阅读 - 于恒个人章

于恒个人章

    于恒不是一个诚实的人,他和贺久安说话总是半真半假。

    真的是他的那颗心,假的也是他的那颗心。

    “自然见过。”“快四年前的事。”

    不不不,我认识你已经整整七年了。

    “我对你的档案照片一见钟情,特地申请过来照顾你的。”

    不不不,我早就对你一见钟情,现在特地过来追求你。

    ————

    七年前,某高中门口。

    刚开学,校门口大多学生和是送行的家长。

    可于恒不是,因为……他没有家人了。

    当他一个人提着大包小包还有装着被子的蛇皮袋往宿舍楼走的时候。突然手上的东西被人提走一半。

    “我帮你拿吧,同学。”

    他抬头,是个长的极为好看的男生,笑起来整张脸都在发光,照进了他灰暗的人生。

    身后好像是他的家人,每个人都帮他提着东西,让他得空来帮助他。

    明明跟家里人的做派像个娇贵的小公子,却又愿意帮助别人,矛盾的不得了。

    那一瞬间于恒想起了他看过的一首诗歌:

    “喜欢一个人,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

    ————

    小公子自然会成为学校的风云人物,因其学习,因其家世,因其人品。但他被人暗地里讨厌也是因为这三个原因。

    他毫不费力就能获得年级第一,会有人说,他有钱请老师补习。

    他的家人捐赠学校不少基础设备,改善学生生活条件,免去大家的学杂费,会有人说,这么有钱,这都是应该的。

    他的性格跟很多人都能玩在一起,会有人说,他们都是趋炎附势。

    他生活在世界上阴暗的角落,周遭能听到的都是恶毒的想法。但他真真实实地感激着,因为贺久安无意中的善举能资助他顺利地读完高中,也因为他曾是照亮他的一束光亮,能让他在污浊黑暗的世界上找到善意与希望。

    三年时间里,他总想法设法试图接近贺久安。

    他装作过找不到书的同学,装作过迷路的学弟,装作过夺走他年级第一的神秘学霸。他小心翼翼地路过贺久安的世界,想要留下一丝痕迹,又害怕留下太多痕迹。

    太多的,包含着他隐秘心思的痕迹。

    可是贺久安并没有发现。明明他每次努力伪装就是为了不被他发现,可心里还是会失落。

    ————

    但很快于恒知道这是因为贺久安的眼睛里有另一个人的身影。

    他首先开心于贺久安并不排斥同性,可又难过于那个人不是自己。

    好消息是,他们毕业之际分手了,贺久安好像因为难过消沉了不少时日。

    他在心里为他难过,却又隐隐感到一丝开心。

    他知道贺久安的班级有散伙饭,特意等在饭店门口,只为问一问贺久安以后想去哪里。

    他努力了三年,认真学习,超越所有人,都不过是为了贺久安能去的地方他也可以。

    他拦住了贺久安,有点喝醉的少年并不生气,意识朦胧的他甚至不觉得被陌生人拦住是很失礼的事情。

    “你以后想去那里读大学?”于恒踌躇着问出自己的问题。

    “还没想好呢。”贺久安认真回答,但眼神依旧迷离。

    “那……你喜欢什么职业?”

    靠近他喜欢的东西,就能更靠近他一点了吧。于恒心想。

    “嗯……军人!我爸爸是军人,我哥哥也是军人,军人是世界上最帅的!”提及自己的家人,贺久安脸上露出自豪又灿烂的笑容。

    于恒十分心动,“那……等我成了军人之后可以追求你吗?”

    “可以啊!”

    “那可以拉勾吗?说好了啊?”

    他伸出小指到贺久安面前挥了挥,少年醉后本就无法聚焦,小指在他面前乱晃让他更加晕眩,所以他总勾不上,只好直接抓住于恒的整只手。

    下一秒,于恒感受到拇指被他的嘴巴含住,舌头轻轻舔舐了一下。

    少年露出大大的笑容:“嗯!盖章了!”

    所以于恒用能上清北的成绩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军官学校。

    ————

    上军校要提前服役一年,因此当贺久安大学毕业之际,于恒还在军校的第三年。

    军官学校一般是在毕业才授予头衔,本科以上出来便是中尉。不过他因为表现优异,被提前授予了少尉的头衔。然后……他就在整理新兵营资料的时候看到了贺久安的档案。

    他以为是自己心有所想,终能实现。却没想到贺久安根本就不记得他,并且还对另外一人表达出强烈的好感。

    他是嫉妒的,听到他们半夜溜出去,看到他们在小花园里面的行为,不受控制地打电话给了警卫处。

    他是无奈的,他不想失去任何可以被贺久安垂青的机会。因为指尖上的一个吻,他可以心心念念记挂四年。如果真的能拥有贺久安,哪怕一瞬,也足以慰藉他此生。

    当他终于完完整整拥有贺久安的那一个瞬间,他恍惚间想起那首诗歌的后几句:

    “痴于肉体,迷于声音,醉于深情。这样在一起,才是嫁给了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