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阅读 - 耽美小说 - 小夫郎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02

分卷阅读102

    ,我们师徒二人慢慢说话。”

    何谚会意,小心扶着老人进了自己住的东院内书房。

    扶老者落座后,何谚便跪地行了一个大礼,“弟子远丰,见过师父。”

    老人姓秦,正是何谚在翰林院从官三年的上峰,很是欣赏他当年的意气风发,收作关门弟子。

    数遍金陵,何传胪的正经师父只得他与李老太傅二人了。

    秦老俯身虚扶他的手臂,让他起身,仔细看了他一阵,叹息道:“一晃眼……十五年了,没想到我这把老骨头还能活着和你见上一面。”

    何谚眼睛一热,“是弟子不孝。”

    他说着又要跪下,秦老拦着,“我们师徒二人不必搞这些虚礼。”

    何谚点头,关切地询问他的身体可好。

    说话间,蓝氏在门外请示,何谚忙去给他开门,笑着为二人引荐:“师父,这便是我的夫郎,姓蓝。”

    又同蓝氏介绍了秦老,道:“你还未拜会过,快给师父奉杯茶。”

    蓝氏见他眼圈发红已是惊讶,待听闻老者的身份更是吃了一惊,连忙奉茶,也行了一个大礼。

    秦老喝过,让何谚扶他起来,笑道:“今日来得匆忙,见面礼倒是备着,却叫我忘在行囊里了,回头再给你送去。”

    他一派亲和,大大地舒缓了蓝氏心里的紧张,莞尔道:“多谢师父。”

    他并不打扰二人叙旧,细心问过老人有无忌口,便下去准备晚膳了。

    待他一走,秦老便打趣何谚道:“这便是你心尖上那小哥儿?倒是温润体贴,怪不得你当年死活不肯迁就我家那坏脾气的孙儿。”

    何谚无奈道:“师父,这话你对我说说就是了,可别让他听见,回头徒儿我该遭殃了。”

    秦老哈哈笑起来。

    他当年有意把自己的孙儿许配给得意弟子,没成想何谚七岁那年就给自己定了一个尚在襁褓的小哥儿,第一次见面便说要他做夫郎,此后更是非卿不娶。

    他便就作罢,只是说起此事总要笑话一回。

    何谚赶忙给他倒茶,转开话题道:“师父请喝茶。这是桃花茶,采得今春第一簇桃花所制,茶香独特,别处可都寻不到的。”

    秦老接过茶,“我方才喝了,与之前在四方来贺喝的花茶倒有异曲同工之妙。”

    何谚有些意外他先去了那里,忙道:“师父去过四方来贺了?怎不着人通知我,那地方我可是熟稔,过两日再陪您去,定能让您尽兴。”

    “哦?”

    秦老兴味盎然:“如此说来,你与那贺姓后生应不陌生。今日我见了一面,是个很有意思的小辈,你且说来与我听听。”

    章节目录 第六十章

    第六十章

    贺林轩此人若认真说起来, 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何谚挑拣两件有趣的和师尊说了,随后道:“不瞒师父, 林轩仗义疏财,人品率真,秉性纯善,很值得一交。但论起城府……”

    他摇了摇头,叹笑道:“怕是十个徒儿加起来, 都拍马不及。我虽与他结交不久,也算得交浅言深,可若论看透他几分……徒儿却不敢说。”

    秦老沉吟片刻,道:“你说他自称南陵人士, 可为师细细想来, 却也不知是哪家祖上冒了青烟,得了这样优秀的后辈。也罢, 既然你如此推崇他的品性,人家也有难言之隐,没必要追根究底。”

    “师父说的是。”

    何谚笑道:“您曾教导弟子,朋友之交如江流之会, 不问来处,无关去处,恰逢其会,自得其乐尔。徒儿一直谨记在心,不敢有片刻忘怀。”

    秦老闻言笑出声来,点点他说:“你的口齿远胜从前, 看来与那贺郎君结交,确实大有长进啊。”

    “哈哈,师父过奖了。”

    两人又闲话几句,何谚再斟茶,适才问道:“师父,二月里您来信说已乞骸告老,三月便启程返乡了。怎么……?”

    秦老出身南屿州,与东肃州南辕北辙,是以,何谚认出落款时才会那般吃惊。

    秦老没有第一时间回答,而是举杯轻嗅桃花茶香,喝下茶水后,方道:“你我师徒十八载,无话不说,但许多事在书信中却不便谈及。此番,我一是来看看你,二么……”

    他顿了一下,才压低声道:“师父此行,旨在北地。远丰,你当知我意。”

    何谚的瞳孔缩了缩——他就是得了师父告老还乡的信,才给了那边肯定的答复。

    如此一来,就算日后东窗事发,祸起萧墙,也不至于连累师门。

    怎么也没想到,第一个接触到的“我方使臣”竟就是自己的师父!

    何谚握了握拳头,随即松开,轻声道:“师父心志未改,有此选择,弟子并不意外。只是,您年事已高,好不容易从是非泥沼中脱身,当颐养天年,享子孙福分才是。如此奔波,弟子于心何忍?那位……也太不体谅您了。”

    “胡说。”

    秦老轻斥一声,但脸上笑意却没变,放下茶杯道:“王爷本无此意,只是我这把老骨头不肯认老罢了。何况,有些事,压在心中多年,若不趁还能喘气的时候尽一份心力,怕是到了下头,也无颜面对故人。”

    “师父……”

    何谚当然清楚师父心中的愁苦,听他叹息,也不由心间酸楚。

    遥想当年,南陵城中独数秦老和李老太傅最为投契,两人志趣相投,引为知己。

    便是他投入师父门下,也是因为老太傅身上干系太繁杂,又是天子帝师,这才将他引荐给了秦老。

    后来先帝驾崩,李家倾覆,秦老只因身在翰林,素日沉溺在修古著书之中,不曾亲涉朝局大事,这才幸免于难。

    可即便如此,眼睁睁看着大梁国本被昏君庸臣蚕食,苟延残喘也不过徒增伤悲。

    如今,终于迎来转机,哪怕失败会付出极大的代价,他也愿放手一搏。

    这些,何谚心知肚明,只是想到师父年迈还要受此辛劳,实在不忍。

    秦老知他纯孝,拍拍何谚的手背道:“东肃天高皇帝远,寻常政务并不受京官陈党掣肘。你如今贵为一州州牧,手握实权,王爷有你襄助,自是如虎添翼。”

    “只是,如今起事在即,他身边虽多武将助力,